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鹊踏枝4内容摘要:
国家虎视眈眈,南唐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 这个阴影日日夜夜笼罩着他的心头,使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这种“闲情”中逃脱出来。 冯延巳,是南唐中主时的宰相。 身处内忧外患的南唐小朝廷,不免时时感受到一种末世的思绪。 这种情绪渗透到他的词中,就带有一种不可明言、难以确指的感情,给读者造成多方面的启示与联想。 读过冯延巳的这首词后,我们或许不能明白词中反复抒写的“闲情”、“惆怅”、“新愁”究竟包含什么样的具体内容,却不能不被他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和情感所打动,真切感受到他那剪不断理还乱绵长的思绪。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 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因循出新 (一)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 “将远恨,上高楼。 寒江天外流 ” ——《 更漏子 》 “楼上春寒山四面 ” ——《 鹊踏枝 》 (二)善于用 “ 层深 ” 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三)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即客观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的性质正好相反。 温词:秾艳华美,镂金错彩,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 冯词:闲愁词但“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 简介 “ 闲愁词 ” 冯延巳的 《 鹊踏枝 》 (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 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个重大门类,有着独特的类型特征、美学价值。 闲愁词的基本内涵 ——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 ——都是对。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鹊踏枝4
相关推荐
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 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 《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曹丕 《 燕歌行 》 结论:秋风渲染 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 晏殊 《 浣溪沙 》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 《 一剪梅 》 结论:过雁象征 离愁 思念之情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 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
之景 下阕:抒发怀古之情 写景片段分析 • 作者具体选用了哪些意象 ? • 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 • 乱:山崖的险怪 • 穿:山峰的高耸 • 惊:巨浪的汹涌 • 拍:怒涛的力度 • 卷:波涛的强劲有力 夸张 比喻 拟人 视觉 听觉 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江山如画 • 石乱山高,两岸的悬崖峭壁高傲地耸入云霄,夕阳的大半已沉入水中,在乱石高山后投下了鬼魅般的黑影。 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不停地击向江岸
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柳、风、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寒蝉 凄切,对 长亭 晚, 骤雨 初歇。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 )、时间(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歇),而且渲染一种悲苦凄凉的气氛,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 通过哪些意象体现的。 从中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 ,一番秋雨之后
最温和 ,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但她有时候也 很有刚气 ,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 第 13段: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 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 和气 ,如果我 能宽恕人 , 体谅人 ——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侧面) ( 2)归纳:这是一个 母亲。 从哪些事情中可以体现出来。 一、严中有爱(对“我”的管教)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 “ 催 ” 去上早学;( 5)
然痛苦,也不放弃。 “河畔青芜堤上柳” 写景句 的作用。 “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 承上启下 ,使上、下阕的过渡在若断若续之间,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及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缕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 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生情。 贺铸的词曾说:“欲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与此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