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促进中心质量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现行有效版本。 文件的更改应按规定重新审批,更改只对受控的文件 有效,受控文件应及时更改到位。 质量记录控制 质量保证部负责对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 各部门负责职权范围内的质量记录的形成和管理。 各部门应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对质量记录进行统一规划、收集、编号 、归档和管理。 质量记录应按规定的表格填写,保持完整、准确、清晰。 产品、服务和质量体系运行的质量记录应根据规定期限保存。 质量记录应在适宜的环境中保存, 防止变质、损坏和丢失,便于存取,如需查阅按规定的要求进行。 Q/XXXX — 20xx Q/XXXX — 20xx 5 明确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以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增强顾客的满意度。 管理承诺 中心主任承诺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以下职责的履行及相关活动的 a) 不断加强自身质量意识,采取培训、宣传资料或会议等方式,向中心全体员工传达满足 b) c) d) 为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 e) 主持管理评审。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中心主任应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要求各部门对顾客要求的满足情况进行识别,对实际运作情况予以评价和协调,保证顾客明示的、隐含的要求及法律、法规等要求及时得到确定,并传达到有关部门,确定满足要求的措施转化为具体的 实施方案。 质量方针 中心主任以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针对中心的实际情况,在各部门的参与下,制定中 a) 与中心总方针相一致、相适应; b) 包括对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不断满足顾 客要求的承诺; c) 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框架和基础; d) 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与各部门及管理、执行、验证等各层次的人员充分沟通,到上下理解一致; 管理评审时,对其实施情况及是否持续适宜进行评审。 策划 质量目标 中心主任负责制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建立在中心质量方针的基础上,在质量 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展开,应高于现状,具体、可测量,体现分阶段实现的原则,经过努力后 可实现。 要求各部门在相应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是可评价和测量的。 质量目标的内容应包括满足产品和服务的具体特性的要求,并反映出对持续改进 的承诺。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a) 确定与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相关 的过程及对应的活动,确定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进行的删减及充分的理由; b) c)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及效率,定期评审质量目标的实现状况,寻找差距和改进的机会,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d) 应对与中心有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文件、过程、资源等的变化作出判断。 必要时,按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更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职责、权限和沟通 中心主任负责确定中心的组织结构及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中心组 织结构图 (见第2 章 )。 中心主任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赋予其直接向中心主任反馈信息的权力,同时具有以下方 面的职责和权限: a) 确保按照 GB/T 19001— 20xx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 量管理体系; b) 向中心主任及时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c) 促进中心全体员工形成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 负责就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事宜与外部的联络。 内部沟通 质量保证部负责利用适宜的沟通工具,如公告栏、内部刊物、简报、声像设备、质量 工作报告、质量记录等促进中 心内部的沟通。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沟通,通过发放内部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质量目标 完成情况报告、外部审核情况通报等实现。 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顾客满意情况,通过每年一次质量工作会议实现各部门间的 沟通。 管理评审 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按计划由中心主任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评价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有改进的机会和变动的需要,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a) b) c) d) e)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内、外部变化; g) 对中心质量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方向重大的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输出应反映出对以上输入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并 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 a) 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相应文件是否有修正的需要以改进其有效性; b) 质量方针、目标实现的情况; c) 是否需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改进; d) 质量管理体系各项活动配备的资源是否适宜; e) 对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评价。 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中心主任批准后发放到各部门;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 措施,并跟踪验证措施的实施情况。 相关文件 Q/XXXX — 20xx 管理评审程序 6 资源管理 总则 确定并及时提供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 系所需要的资源,用于组织、过程和项目的管理 ,以达到顾客满意。 适用于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资源的管理。 职责 人教处是人力资源归口管理部门。 国资处负责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归口管理,各部门配合。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人员的选择、安排和能力的考评;负责本部门培训计划的制定、 实施及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负责本部门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 为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满足顾客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中心 应及 时 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各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 人教处组织确定各部门的能力需求,包括教育、培训、经验和技能四个方面,确保全体员工意识到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保存员工教育、培训、经验和技能等有关记录。 能力不足时采取的措施。 每年底人教处组织各部门根据对各岗位人员能力需求的分析及中心发展方向,提出需采取的措施,制定招聘计划和培训计划,经批准后实施。 招聘 和培训活动结束后,人教处应组织有关部门对招聘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活 动的有效性。 有关人力资源的详细内容见 Q/XXXX — 20xx《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 国资处组织各部门识别、提供并保持实现产品和服务符合性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 包括: a) 工作场所及相应的设施 (如电源、水源、搬运设备 ); b) 生产设备、服务设施; c) 维护保养 (如办公室,生产、服务场地的修缮,各种辅助设施和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 保养和修理 )和保障设施 (如防火设施、 安全防护设施等 ); 中心各部门应识别实现产品和服务符合性所需环境的因素,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和振动等。 有关基础设施管理的具体内容,详见 Q/XXXX — 20xx《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Q/XXXX — 20xx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Q/XXXX — 20xx 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7 产品和服务实现 确定产品和服务实现所必须的过程,并予以有效控制。 适用于中心各部门产品和服务实现过程 的策划,包括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控制等相关内容。 对于具体产品和服务,由各部门负责对其实现过程的控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