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谭嗣同传2内容摘要:
面棱棱有秋肃之气 天资超人 探求 无所拘束 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就非常佩服 大体 坚固的友谊,代指挚友 面容棱角分明有饱经风霜之状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遂相与一抱而别。 于是互相拥抱一下就分别 . 没有出逃的人,无法谋划将来 作业: 找出文中所记载的谭嗣同一生的大事,说说在这些大事中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人格魅力,并列出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课后思考探究二 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幼:丧母 , 为父妾所虐 弱冠:从军新疆 后十年:壮游 甲午海战后:倡学会 , 提倡新政 1898年4月:入宫参与新政 1898年8月3日:见袁世凯 , 求其救助皇上 1898年8月10日:被捕 1898年10月13日:殉国 问题探究: 一、找出文中所记载的谭嗣同一生的大事,说说在这些大事中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人格魅力 . ① 变法前的救国行为 ②变法中积极筹划 ③变法失败后,为营救皇帝不惜只身劝说袁 …… —— 积极上进,博学多闻 —— 政治才华,忠于圣主,敢作敢为 —— 立场坚定,视死如归 思考、探究 ( 1 ) 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明智还是失策。 ( 2 ) 变法失败 , 谭嗣同以身殉国 , 你认为是智还是愚。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有关史料思考 ,阐述理由。 该开放性题目的评价标准: 有明确的观点 , 1分;有理有据 , 2分;能紧密结合本课内容来分析 , 3分;语言表达流畅 、 简洁 , 2分。 能联系历史知识 、 课内外名人名句 、课外文学作品 、 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 ,分别加分1-4分 , 直至该题获满分。 若丝毫不扣住课文内容分析 , 总分不得超过 5分。 课文中重要信息: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 而皇上手无寸柄 , 无所为计。 时诸将之中 , 惟袁世凯久使朝鲜 , 讲中外之故 , 力主变法。 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 , 冀缓急或可救助 , 词极激切。 八月初一日 , 上召见袁世凯 , 特赏侍郎。 初二日复召见。 君从容语余曰: “ 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 , 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 , 吾已无事可办 , 惟待死期耳。 曰: “ 不有行者 , 无以图将来;不有死。粤教版选修谭嗣同传2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粤教版选修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1
到启发。 薄伽丘的 《 十日谈 》 用佛罗伦萨10个躲避瘟疫的青年男女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作为全书100个故事的楔子,这种巧妙的结构很明显地借鉴于 《 一千零一夜 》。 一、预习检测: 辛伯达共有几次航海旅行的经历。 辛伯达为什么会被埋葬。 请分别概括 辛伯达第四次航海旅行的故事和第六次航海的故事。 二、课文探究: 辛伯达两次航海的经历有何异同。 为什么每次航海遇险只有 辛伯达能脱险平安归来
粤教版选修辛弃疾词三首2
了后者的可贵。 《 青玉案 》 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 寄托 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 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话,那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主旨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粤教版选修这思考的窑洞1
雄 》。 结构梳理 这思考的窑洞 它是指挥部 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生产车间 它是胜利的力量源泉 问题 探究 一、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使延安窑洞人性、人情、人格化了,凸显出一种洞、人合一的审美兴味,洞即是人,洞即是毛泽东其人的象征,既有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大气磅礴的战略家气魄的恣意张扬,又有毛泽东典型个性特征、浓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