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杜甫诗五首1内容摘要:
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 春日潜行曲江曲 . 江头宫殿锁千门 , 细柳新蒲为谁绿 . 忆昔霓旌下南苑 , 苑中万物生颜色 . 昭阳殿里第一人 , 同辇随君侍君侧 . 辇前才人带弓箭 , 白马嚼啮黄金勒 . 翻身向天仰射云 , 一箭正坠双飞翼 . 明眸皓齿今何在 , 血污游魂归不得 . 清渭东流剑阁深 , 去住彼此无消息 . 人生有情泪沾臆 , 江草江花岂终极 . 黄昏胡骑尘满城 , 欲往城南望城北 . 这首诗为至德二载 (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 曲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 今玄宗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哀思有感,遂作此诗。 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哀”字。 全诗分三层写哀: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是。粤教版选修杜甫诗五首1
相关推荐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苏轼 《 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之,欣然有慕于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遂起 投鞭渡江之志。 ”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 东南 ” ,就 方向 言; “ 江吴 ” ,就 地点 言。 空间浩瀚、面积广大 , “ 自古 ” 突出了杭州 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烟柳画桥
老易悲如许。 皇上的想法从来很难问清楚,从头很快忘记了伤痛。 表明作者悲愤满怀。 更南浦, 送君去。 又要到南浦,送你到遥远的贬所去了。 过渡句,点明送别地点 二、对照注释,理解下片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 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凉风从岸边柳树吹过来,吹走了酷热。 明亮的银河,稀疏的星星,淡淡的月光,还有几抹云絮在慢走。 借景抒情。 渲染悲凉气氛,突出依依难舍之情。 二、对照注释,理解下片
组合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和无序性。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 (1)内心独白:是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是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 (2)自由联想。 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秩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或一种事物上作短暂停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 (3)“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手法,通常指电影的组合、叠加
谈安邦治国之道,言谈高雅,无人可比。 B.这是诗人向往的情景:汉文帝求贤若渴,贾谊连夜献策。 鬼神也被当作贤臣询问。 C.第三句继续蓄势,为最后一句揭开谜底再铺垫,写汉文帝挪动坐处,靠近贾谊,竭力刻画君主虚心纳下的姿态。 D.第四句揭开谜底:原来汉文帝并不关心百姓,而是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的事。 强烈地讽刺了汉文帝求贤不用贤,崇佛媚道的本来面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 材料二:江水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论语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 “ 传神之笔 ”。 作者以 “ 浓睡 ” 、 “ 残酒 ” 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 “ 卷帘 ”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