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2内容摘要:
谈安邦治国之道,言谈高雅,无人可比。 B.这是诗人向往的情景:汉文帝求贤若渴,贾谊连夜献策。 鬼神也被当作贤臣询问。 C.第三句继续蓄势,为最后一句揭开谜底再铺垫,写汉文帝挪动坐处,靠近贾谊,竭力刻画君主虚心纳下的姿态。 D.第四句揭开谜底:原来汉文帝并不关心百姓,而是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的事。 强烈地讽刺了汉文帝求贤不用贤,崇佛媚道的本来面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 1)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但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 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 王安石认为: 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 2) ‚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 一句是作者借贾生事发的议论,其寓意是: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 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 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 深秋景象 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这首怀古诗写诗人 被贬途中,寻访长沙贾谊旧宅,想到贾谊的遭遇联想自己的身世, 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吊古伤今,借景抒情。 语句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 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 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 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七言律诗怀古伤今,通过写诗人在陈琳墓前的幽思,抒发诗人怀才不遇、落魄潦倒的身世之悲。 本诗 巧用对比。 全诗 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2
相关推荐
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苏轼 《 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之,欣然有慕于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遂起 投鞭渡江之志。 ”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 东南 ” ,就 方向 言; “ 江吴 ” ,就 地点 言。 空间浩瀚、面积广大 , “ 自古 ” 突出了杭州 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烟柳画桥
老易悲如许。 皇上的想法从来很难问清楚,从头很快忘记了伤痛。 表明作者悲愤满怀。 更南浦, 送君去。 又要到南浦,送你到遥远的贬所去了。 过渡句,点明送别地点 二、对照注释,理解下片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 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凉风从岸边柳树吹过来,吹走了酷热。 明亮的银河,稀疏的星星,淡淡的月光,还有几抹云絮在慢走。 借景抒情。 渲染悲凉气氛,突出依依难舍之情。 二、对照注释,理解下片
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 材料二:江水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论语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 “ 传神之笔 ”。 作者以 “ 浓睡 ” 、 “ 残酒 ” 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 “ 卷帘 ”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练习 1. 李商隐,字__,号___,著有_______与__朝诗人___合称_____。 ,________。 3. 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4.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填空 《 李义山诗集 》 义山 玉溪生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