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李白诗四首1内容摘要:
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 材料二:江水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论语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李之仪的 《 卜算子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杨慎的 《 临江仙 》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南宋辛弃疾《 南乡子 》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欧阳修 《 踏莎行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 《 虞美人 》 教师点拔: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 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 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 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材料三:落花 “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 (唐 •薛涛 《 春望词 》 四首之一)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宋 •晏殊 《 浣溪纱 》 )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宋 •晏几道 《 临江仙 》 ) “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 (清 •《 红楼梦 》 ) 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 《 浪淘沙 》 ) 教师点拔: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 春江花月夜 》 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 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 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在感受无限。粤教版选修李白诗四首1
相关推荐
谈安邦治国之道,言谈高雅,无人可比。 B.这是诗人向往的情景:汉文帝求贤若渴,贾谊连夜献策。 鬼神也被当作贤臣询问。 C.第三句继续蓄势,为最后一句揭开谜底再铺垫,写汉文帝挪动坐处,靠近贾谊,竭力刻画君主虚心纳下的姿态。 D.第四句揭开谜底:原来汉文帝并不关心百姓,而是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的事。 强烈地讽刺了汉文帝求贤不用贤,崇佛媚道的本来面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苏轼 《 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之,欣然有慕于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遂起 投鞭渡江之志。 ”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 东南 ” ,就 方向 言; “ 江吴 ” ,就 地点 言。 空间浩瀚、面积广大 , “ 自古 ” 突出了杭州 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烟柳画桥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 “ 传神之笔 ”。 作者以 “ 浓睡 ” 、 “ 残酒 ” 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 “ 卷帘 ”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练习 1. 李商隐,字__,号___,著有_______与__朝诗人___合称_____。 ,________。 3. 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4.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填空 《 李义山诗集 》 义山 玉溪生 唐
遇 二异: 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 一异: 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 异 以对比手法,彰显其异 二 .抓细节,探人物 思考讨论一: 方山子到底异在何处。 思考讨论二: 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 “ 俯而不答,仰而笑 ” ,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 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 ◆ 涵 意: 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与蔑视,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