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33力的等效和替换06内容摘要:
投影仪;教学课件;刻度尺 ( 2)学生的学具:分组用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 提问引入: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有哪些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出一个力。 这两种表示 方法有何不同。 (画图说明) 回 答: 力的三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能更准确的表示出力;画力的图示前必须要选标度 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初中已学过,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而 以提问方式为主线,层层深入 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 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 两次作用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F F1 F2 观察并回答: 两次作用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都是提起一桶水,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次人对 水桶 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1) (2) 电脑展示图片: 引入概念: ( 1)合力与分 力 (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粤教版必修一33力的等效和替换06
相关推荐
解各力 得出 合力 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 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 AO上套有小环 P, OB上套有小环 Q ,两环质量均为 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 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 P 环的支持力 N 和细绳上的拉力 T 的变化情况是 ( ) A.
动: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比较准确而又简捷的语言表述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点评 :概括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力 F1= 45N,方问水平向右。 F2= 60 N,方向竖直向上。 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F的大小和方向。 若 F1和 F2的方向相反(夹角为 180176。 ),求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若 F1和
[] C.μ (Fsinθ - mg) D. μ(mg - Fsinθ) 12.如图〈 1〉所示,三个 大小均为 50N的力恰能竖直提起重 130N的 物体,其中 F2竖直向上, 则 F F3和 F2的夹角应为:( ) A. 30176。 B. 37176。 C. 53176。 D. 60176。 13.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倾斜轻绳 a和水平轻绳 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小练习 用扳手拧螺母 , 手握在把的 A点或B点 , 哪点省力。 A点省力。 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图示 • 力的示意图 F 1N 力的图示 F=3N F 例题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请画出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5牛顿的力拉小车时的拉力。 10N G T 力的等效、力的替代
“ F ” 或 “ F ′” ) 是两个分力 F1与 F2用平行四边形画出的对角线的值; (2) 本实验中,假如力 F1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为了使橡皮条仍伸长到 O 点,对力 F2来说,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 2 解析 通过实验探究,会发现两个力的合力不一定比每个分力大,随着它们夹角的增大,合力逐渐变小,合力最大为两个力同方向时两力大小之和
者不一定同时发生,但两者必居其一,物体受到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一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所以 C、 D 两项正确。 【 规律总结 】 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利用等效替代的科学思维方法,并结合力的图示法来研究分力和合力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通过实 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