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第四节光的波粒二象性内容摘要:
3 5 10- 9 J = 5 .6 8 10- 16 J 1 波长为 0 .3 5 nm 的 X 射线光子的动量为 p =hλ=6 .6 3 10- 340 .3 5 10- 9 k g m / s = 1 .8 9 10- 24 k g m / s . 答案: 5 . 6 8 10- 16 J 1 .8 9 10- 24 k g m / s ►课堂训练 1. 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 , 也有动量 ,下图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 , 电子的运动方向 , 则碰后光子可能沿方向 _ _ _ _ _ _ _ _ _ _ _运动 , 并且波长__________(填 “ 不变 ” 、 “ 变小 ” 或 “ 变长 ” ).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解析: 因光子与电子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 所以碰撞之后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的方向与光子碰前的方向一致 , 可见碰后光子的方向可能沿 1方向 , 不可能沿 2或 3方向;通过碰撞 , 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 , 能量减少 , 由 ε= hν知 , 频率变小 , 再根据 c= λν知 , 波长变长 . 答案 : 1 变长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光具有粒子性 , 又有波动性 , 单独使用波或粒子的解释都无法完整地描述光的所有性质 , 有人就把这种性质称为波粒二象性 . 大量 (多数 )光子行为易表现为波动性 , 个别 (少数 )光子行为易表现出粒子性;波长较长的 , 易表现为波动性;波长较短的 , 易表现为粒子性;光在传播的过程中 , 易表现为波动性;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 , 易表现为粒子性 . 光是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 .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知识点 2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与理解 光在传播时体现出波动性起主导作用 , 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 , 粒子性起主导作用 . 光的能量与其对应的频率成正比 , 而频率是反映波动性特征的物理量 , 因此 ε= h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的密切联系 . 波动性是光子的本身属性 , 不能把光看作宏观上的波 , 也不能把光看作宏观上的粒子 .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例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 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D.。第三节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第四节光的波粒二象性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三节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 方向向左 , 用左手; “ 电 ” 的最 后一笔 “ 乚 ” 方向向右 , 用右手 . 例 2 如图所示 , 导体棒 ab沿轨道向右匀速滑动 ,判断 ab中感应电流方向 , 并指出 a、 b两点中 ,哪一点电势高。 解析: 因为导体棒 ab沿轨道向右匀速滑动 ,所以由右手定则有 ab中的电流方向为由 b到 a,又因为导体棒 ab相当于电源部分 , 电源中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 , 所以
第三节氢原子光谱第四节原子的能级结构
于 2的轨道跃迁到 n等于 2的轨道时 ,所得到的谱线都属于巴耳末线系 D. 巴耳末线系在可见光范围内只有 4条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解析: 由巴耳末公式 知当电子从 n大于 2 的轨道跃迁到 n 等于 2 的轨道时,所得到的谱线都属于巴耳末线系,所得到的线系可以有无数条.但在可见光区域只有 4 条光谱线.故正确的是 B 、 C 、
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新课标选修4
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例如难溶于水的 CaCO3沉淀可以溶于盐酸中: CaCO3 Ca2+ + CO32 +H+ HCO3 H2CO3 → H2O+CO2↑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沉淀的转化 ( 1)沉淀转化的方法 对于一些用酸或其他方法也不能溶解的沉淀 ,可以先将其转化为另一种用酸或其他方法能溶解的沉淀。 ( 2)沉淀转化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