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二中朱子语类三则3内容摘要:

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 机。 须是遇事之时, 便与克下 ,不得苟且放过。 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翻译 却被小道上的东西吸引 着 ,自己不知不觉地走到小道上去了;等到前面遇到荆棘杂草,却又心生后悔。 这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 所在。 所以,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克制自己。 不可以姑且放过。 这就要先明白事理,接着勇敢地去做。 第二则 3 若是上智圣人 底 资质,不用 著 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若是中人之资质,须 大段著力 ,无一时一刻不照管 克治 ,始得。 翻译 如果 是圣人那样 的 资质,他就不用努力,自然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 假如 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 假如 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 仔细用心 ,每时每刻 克制 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 第二则 4 曾子曰:‘ 仁以为己 任 ,不亦 重 乎。 死而后 已 ,不亦远乎。 ’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 直是恁地用功 ,方得。 ” 翻译 “曾子说: ‘以实行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 使命 ,这不是很 沉重 吗。 为了这个使命到死 方休 ,这不是很遥远吗。 ’他又说‘正如《 诗经 》 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深渊,又好像在薄冰上行走。 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 ’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功夫 才行。 ” 第二则分析:讨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朱子认为理与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 朱子认为:圣人至善,因此无欲;贤人次于圣人,需深思。 众人天理受蔽,更需努力,修炼道德,以绝私欲。 第三则 1 廷秀问:“今当读何书。 ”曰:“圣贤教人,都提 切己 说话,不是教人 向外 ,只 就 纸上读了便了。 自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 试自睹当自家,今是要求人知。 要自为己。 翻译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 ”朱子回答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