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合理容量1内容摘要:

恶化 土壤肥力下降 耕地沙化速度加快 大气污染程度加深 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人类的不合理垦殖 毁坏大面积森林 资源 数量 居世界的位次 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三 耕地 9589万公顷 四 草原 22434万公顷 四 森林 11525万公顷 六 水能 6. 8亿千瓦 一 ★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 1/ 3 ★ 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的 13% ★ 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的 32. 3% ★ 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 1/ 4 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 我 国 的 环 境 人 口 容 量 我们的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口。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说说你的理由。 着眼点(估计依据) 主要论点 悲观论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 资源的有限性 乐观论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 资源的潜力和科技的发展 中间论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 110亿左右。 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 自己的观点: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但人类的人口数量从未达到最高的人口容量。 可以乐观的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而且人口增长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也应注意到,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水平条件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 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人口容量是 环境承载力 与 社会经济发展 相结合的产物 .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 维持相对稳定 的前提下,环境资源 所能容纳 的 人口规模 和 经济规模 的大小。 人口的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相当 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超出 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受到破坏 相同面积的土地 不同地区 同一地区 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口容量不同 人口容量 不是要达到的人口数量 是控制的人口目标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地球合理容量: 60亿 中国合理容量: 8- 9亿 序号 潜力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面积(万平方千米) A 温带 197800 45480 237 192 B 亚热带 410200 101900 426 239 C 热带 22400 5600 486 D 干旱半干旱区 85600 8500 32 E 青藏区 10000 1000 4 250 A B D C E 1. 根据表格计算我国最多可承载量多少人口。 3 . 如果按现有的实际估算我国的人口容量,你觉得应该大于还是小于。 2、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 以及南方、北方地区,它们的 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 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 度 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我国东部地区 的气候、土地、水等资源优于西部,年生物量大,能够承载较多的人口,但也存在着差异,越向南,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能够养活的人口数越多。 西部自然条件较差,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少,青藏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高寒,人口密度低于干旱及半干旱区,我国北方总体的土地承载力低于南方。 水热条件越优越,土地承载力越大。 北方的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寒温带,人口密度小;南方的热带地区水热条件最优越,人口密度最大。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就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而言, 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 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