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五节克隆技术之一内容摘要:
与克 隆技术可能带来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的讨论。 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1)通过讨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从中体会先进的 科学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2)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探究 的曲折,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 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 3)展望生命科学未来的美好前景,增强科学研究 以造福人类为最终目标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 1)克隆的概念和一般过程。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五节克隆技术之一
相关推荐
效应的讨论。 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1)通过讨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从中体会先进的 科学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2)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探究 的曲折,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 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 3)展望生命科学未来的美好前景,增强科学研究 以造福人类为最终目标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
培养后的公牛耳 皮细胞成功克隆出 6头牛犊。 2020年:美国科学家克隆出一只猴子 ‚ 泰特拉 ‛ , 这意味着 克隆人本身已没有技术障碍 2020年:参与克隆小羊 ‚ 多利 ‛ 的英国 PPL公司成功培育 5头克隆猪。 2020年:美 、 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 二、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 什么地方 ? 1. 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 ‚ 高附加值的牲畜 ‛ ; 2.
以上的实验说明: 胚芽鞘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影响植物的生长。 这种物质在 1934年由荷兰科学家郭葛从植物体中分离出来,实质是吲哚乙酸,因其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因而取名为生长素,后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生长素有其他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的部位和分布部位 合成部位: 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 举例 :芽的顶端分生组织 , 根的顶端分生组织 , 形成层细胞等 分布部位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
纺锤体解体;赤道板 → 细胞板 → 细胞壁 各时期特点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 色 质(体 ) 纺 锤 体 核 变 化 染色质 → 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 → 染色质 染色体 核膜核仁 消失 无核膜 无核仁 无核膜 无核仁 核膜核仁 重新形成 出现 存在 存在 消失 有丝分裂的有关数目变化表 有丝分裂各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形态变化 染色体数目(个) 染色单体数目
实验用具: •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 培养皿 (盛有清水 ) • 染色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 有丝分裂永久装片 (1个 ) 研究对象 : •大蒜的根尖 实验步骤: 取材 → 固定 → 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压片 → 镜检 (一 )制作临时装片 1 取材的时间最好在什么时候进行。 为什么。 2 解离的目的是什么。 细胞是否仍保持活性。 3
择事先将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过程拍摄成视频材料,在实验课中进行播放。 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培养皿 (盛有清水 ) 染色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有丝分裂永久装片 (1个 ) 研究对象 : 大蒜的根尖 实验步骤: 取材 → 固定 → 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压片 → 镜检 (一 )制作临时装片 1 取材的时间最好在什么时候进行。 为什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