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一节遗传信息之二内容摘要:
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 与末标记的细菌混合 搅拌、离 心 上清液 无 放射性 细菌内具 放射性 高 • 实验现象分析: • 现象: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细菌体内无放射性 • 结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 现象:标记噬菌体 DNA,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也带有放射性。 • 结论: DNA进入细菌体内,起遗传作用的是 DNA. • 此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不能,因为它没有进入,无法知道它的作用,不一定不是 • 如何证明蛋白质不是:。 • 参考书上 P45阅读与思考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噬菌体侵入细菌过程 • 过程: 吸附 注入 复制合成 释放 实验结果: 第一组 实验 第二组实验 亲代噬菌体 32P标记 DNA 35S标记蛋白质 细菌细胞内 有 32P标记 DNA 无 35S标记蛋白质 子代噬。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一节遗传信息之二
相关推荐
液 放射性很高 细菌内 无 放射性 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 与末标记的细菌混合 搅拌、离 心 上清液 无 放射性 细菌内具 放射性 高 实验现象分析: 现象: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细菌体内无放射性 结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现象:标记噬菌体 DNA,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也带有放射性。 结论: DNA进入细菌体内,起遗传作用的是 DNA. 此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个精细胞 二、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减数 I 减数 II 减数 II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复制 复制 二、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2n=4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有没有染色单体存在,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有没有染色单体存在,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个 2n=4的精原细胞
择事先将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过程拍摄成视频材料,在实验课中进行播放。 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培养皿 (盛有清水 ) 染色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有丝分裂永久装片 (1个 ) 研究对象 : 大蒜的根尖 实验步骤: 取材 → 固定 → 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压片 → 镜检 (一 )制作临时装片 1 取材的时间最好在什么时候进行。 为什么。 2
轴突; terminal 末梢; myelin sheath 髓鞘; Schwann’s Cells 施旺氏细胞 轴突 髓鞘 神经 血管 成束的神经纤维 神经冲动传导 ( 1)双向性; ( 2) 刺激 → 膜电位变化 → 电位
的分析 , 认识唯物主义观点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②学生体会爱护自身各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和持久性。 3. 重点 各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 4. 难点 视觉与听觉的工作原理 二 、 教学过程 动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首先必须获取信息。 提问:你有哪些器官可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 这些器官根据获取外界刺激物的类型分成两大类: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一 、 物理感受器 A皮肤感受器 阅读书本后
正) 就一定是 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 在显性遗传系谱中,出现母亲表现正常,而其儿子中有患者 (即母正儿病) 就一定是 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 请大家指出下列遗传病各属于何种类型。 ( 1)苯丙酮尿症 ( 2) 21三体综合征 ( 3)抗维生素 D佝偻病 ( 4)软骨发育不全 ( 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 6)青少年型糖尿病 ( 7)性腺发育不良 考考你。 素质负担 名 称 人 数 智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