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第三册第二节生物进化理论之一内容摘要:

( )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 B)定向变异的结果; ( C)遗传的结果; (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 ) ( 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 B)选择是不定向的; (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 D)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 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 B 下图是某农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的甲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则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 a和 c时期的甲虫对该农药有 同样强的抗药性 B、甲虫抗药性种群形成的原因 是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C、 B点可以证明甲虫群体中本 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 D、从开始使用农药起,甲虫 群体抗药性就逐渐加强 虫体密度 用药时间 A B C a b c A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 深入到 基因( 分子) 水平 以生物个体为单位 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发展到 形成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基础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多数人摈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 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原因,而且仅限于对生物进化个体的分析,因而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并存的现象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 现代生物学家吸取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精华部分,运用 现代遗传学、生态学、物理、化学方法 对生物的进化进行分析,提出了现代的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 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实现基因交流。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构成一个种群。 生物个体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 基因库 ,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这些金鱼各自有自己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种群的基因库。 它们各自的基因都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个体数目越多,个体间的差异越大,基因库也就越大。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叫 基因频率。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如:假设一群金鱼有 1000条,它们有 2020个颜色基因,其中纯合灰色 200条,杂合的有400条,红色的有 600条。 则灰色基因频率为( 200*2+400) /2020=40%;红色基因频率为( 400*2+400) /2020=60%。 人类把鲫鱼的后代培育成金鱼,实质就是通过选择改变基因频率。 从图中看,显然红色基因的频率显著提高了。 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