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节光合作用之三内容摘要:
② 光照强度 A点: AB段: B点: BC段: C点: 光照强度为 0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 C02量代表此时的呼吸强度 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C0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 ,因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光补偿点 ,此时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 光合作用速率 =细胞呼吸速率 随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光饱和点 ,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净 ② 光照强度 净 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 光反应 光照强度 ② 光照强度 光合速率 0 光强 光强 CO2 吸收 CO2 释放 A 0 B C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 NADPH、 ATP → 暗反应 C3还原 ( CH20) ← → 光反应 光照强度 ② 光照强度 光合速率 0 光强 光强 CO2 吸收 CO2 释放 A 0 B C 阳生植物 阴生植物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 NADPH、 ATP → 暗反应 C3还原 ( CH20) ← 从海的不同深度采集到 4种类型的浮游植物( Ⅰ 、 Ⅱ 、 Ⅲ 和 Ⅳ ),测定了每种类型的光合作用,如下图所示。 在最深处采集到的是哪种类型的浮游植物。 光照强度 光合速率 Ⅰ Ⅱ Ⅲ Ⅳ → 光反应 光照强度 据光照强度可制定的农作物增产措施 ② 光照强度 → NADPH、 ATP → 暗反应 C3还原 ( CH20) ← (1)白天:适当增强光照 (2)阴雨天:适当补光 (5)种植时: ★ 合理密植 (4)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 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 (3)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 过度密植减产的原因 从生理学角度看: 过度密植使得植物下半部的叶片受到的光照强度 过弱 (小于光补偿点), 使这部分叶片 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造成大量消耗有机物导致农作物减产。 ③ 光的性质 白光 红光、蓝紫光 … … 绿光 ⑴ 温室大棚塑料薄膜的颜色最好是: 无色透明 ⑵ 绿色植物生理实验的安全灯颜色: 绿色 ⑶ 水域植物 ( 藻类 — 水深 ) 的垂直分布: 绿藻 红藻 褐藻 [2]光照面积 OA段: A点: OB段: BC段: OC段: … 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 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 光合作用面积的。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节光合作用之三
相关推荐
化学能 物质转变: 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绿色工厂 空气净化器 能量转换站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 在生活中的应用 清晨或夜间不在密林中锻炼 增 加 光 照 面 积 延 长 光 照 时 间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在农业生产上应用 ——(如何增加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 ) 一、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 水的光解 ATP的合成 暗反应
NADPH 提供 ATP 6个 三碳糖 磷酸 1个 三碳糖 离开卡尔文循环 5个 三碳糖 再生为 3个 RuBP 6个 磷酸甘油酸 3个 RuBP ( C5) ( C3) 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C5( RuBP)的再生: 5 三碳糖 → 3 C5 ATP ADP NADPH NADP+ 6 三碳糖 6C3 3C5( RuBP) + 3CO2 → 6 C 3(
OH — C— H NH2 COOH CH2— H 指出以上属于氨基酸的是 ________ 属于氨基酸的这些分子组成的化合物为 ___ 肽,含 ___个肽键 ( A) ( D) ( B) ( C) 练习: 例 :已知某种蛋白质包含有四条肽链 ,各种肽链所包含的氨基酸残基个数分别是a,b,c,d,个 ,求 :(1)这种蛋白质所包含的肽键的个数 ,(2)形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 ,(3)所含氨基
N H H 羧基: COOH 可表示为 C OH O 氨基酸分子的连接方式 :脱水缩合 肽的名称是以谁的个数命名的 ? P27 多肽: 肽键数与水分子数有什么关系 ? 肽键数与氨基酸数有什么关系 ? n个氨基酸分子连接就形成 __肽,脱去 __个水,形成 __ 个肽键 肽键 : 多肽呈链状结构。 由 3个以上氨基酸分子连接的化合物的统称 肽链 : 肽链中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 n n1 n1
素:主要是 C、 H、 O,还有 N、 P 种类与功能: 1)脂肪也叫中性脂,一个脂肪 分子由 一个甘油分子 三个羟基分别与 三个脂肪酸 的末端羟基脱水连成酯键形成的,脂肪是动植物体内的贮能物质,当动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过剩时: 葡萄糖 —— 糖原 —— 脂肪( 肝脏) 植物体内也可转变为脂肪,但主要转变为淀粉。 2) 类脂 除包括醇和脂肪酸外,还包括磷酸、糖类等非脂性成分。 3) 固醇
与一般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不同,称增殖( miltiplication),又称为复制( replication),整个过程称为复制周期。 无论是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吸附、侵入(及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等连续步骤。 病毒的增殖 吸附 吸附是病毒粒子通过扩散和分子运动附着在寄主细胞表面的一种现象。 对于大肠杆菌 T系噬菌体,还包括尾丝和刺突固着在寄主细胞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