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之二内容摘要:
与一般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不同,称增殖( miltiplication),又称为复制( replication),整个过程称为复制周期。 无论是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吸附、侵入(及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等连续步骤。 病毒的增殖 吸附 吸附是病毒粒子通过扩散和分子运动附着在寄主细胞表面的一种现象。 对于大肠杆菌 T系噬菌体,还包括尾丝和刺突固着在寄主细胞表面。 噬菌体的吸附专一性很强,吸附只发生在特定寄主细胞的特定部位。 这一部位称为受体,受体大多为细胞壁的脂蛋白或脂多糖部位,少数为鞭毛或伞毛上。 当受体部位发生突变或经化学处理结构改变时,病毒就不能吸附,寄主细胞也就获得了对该病毒侵染的抗性。 病毒的增殖 侵入和脱壳 不同病毒粒子侵入宿主细胞内的方式不同。 大部分噬菌体通过注射的方式将核酸注入细胞内,而外壳则留于细胞外。 例如大肠杆菌 T4噬菌体,当它的尾端吸附在细胞壁上后,便依靠存在于尾端的溶菌酶水解细菌细胞壁上的肽聚糖,并通过尾鞘收缩,将头部的 DNA射入细胞内。 植物病毒没有直接侵入细胞壁的能力,在自然界中大多通过伤口侵入或昆虫刺吸传染,并通过导管和筛管等组织传布至整个植株。 动物病毒以类似吞噬作用的胞饮方式,由宿主细胞将整个病毒颗粒吞入细胞内,或者通过病毒囊膜与细胞质膜的融合方式进入细胞。 病毒的增殖 侵入和脱壳 有些动、植物病毒当侵入细胞时衣壳已开始破损。 有囊膜的病毒其囊膜与细胞质融合除去囊膜后,以完整的核衣壳进入细。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之二
相关推荐
素:主要是 C、 H、 O,还有 N、 P 种类与功能: 1)脂肪也叫中性脂,一个脂肪 分子由 一个甘油分子 三个羟基分别与 三个脂肪酸 的末端羟基脱水连成酯键形成的,脂肪是动植物体内的贮能物质,当动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过剩时: 葡萄糖 —— 糖原 —— 脂肪( 肝脏) 植物体内也可转变为脂肪,但主要转变为淀粉。 2) 类脂 除包括醇和脂肪酸外,还包括磷酸、糖类等非脂性成分。 3) 固醇
N H H 羧基: COOH 可表示为 C OH O 氨基酸分子的连接方式 :脱水缩合 肽的名称是以谁的个数命名的 ? P27 多肽: 肽键数与水分子数有什么关系 ? 肽键数与氨基酸数有什么关系 ? n个氨基酸分子连接就形成 __肽,脱去 __个水,形成 __ 个肽键 肽键 : 多肽呈链状结构。 由 3个以上氨基酸分子连接的化合物的统称 肽链 : 肽链中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 n n1 n1
② 光照强度 A点: AB段: B点: BC段: C点: 光照强度为 0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 C02量代表此时的呼吸强度 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C0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 ,因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光补偿点 ,此时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 光合作用速率 =细胞呼吸速率 随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光饱和点 ,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净 ②
: 寄生性 补充说明: 寄生 —— 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 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等,必须在 宿主细胞内 借助 宿主细胞的原料、酶系、细胞器及能量 才能以自我复制、增殖。 病毒在 非寄生 时, 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 (复制)过程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的原料
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 A B C D CO2 O2 CO2 O2 ① 实验容器中 O2增加量 (实测的氧气释放量) ② 实验容器中 CO2减少量 植物净光合量 =总光合量 — 呼吸量 10 20 30 40 0 1 2 3 4 5 a b 温度 光合作用量相对值 呼吸作用量相对值 练习 右图 a曲线表示一定光照强度、不同温度条件下,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合成量(单位时间内同化的 CO2的量);
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_____能量的过程。 3.场所: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的过程: 葡萄糖 丙酮酸 无 O2 酒精 +CO2+少量能量 酶 ( 大部分高等植物、 酵母菌 ) 乳酸 +少量能量 酶 ( 马铃薯块茎、玉米胚、脊椎动物肌细胞、 乳酸菌 ) 4.化学方程式 高等植物在水淹情况下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无氧呼吸 的反应式: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又称为 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