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7-2有丝分裂9内容摘要: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中期和末期 下列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是 ( ) A.根毛细胞 B.脑神经细胞 C.精子细胞 D.分生区细胞 A AD C一个细胞核中有 20个染色体的细胞,在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之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 A、 10个 B、 20个 C、 30个 D、 40个 果蝇体细胞内有 4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有[ ] A. 8条染色体, 16条染色单体 B. 8条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 C. 4条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 D. 4条染色体, 4条染色单体 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运动的情况,曲线 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 试问细胞分裂的后期开 始于第 ________分钟,理由。 曲线 B的形成是 由于 ________的收缩,使得 ________ 分开的结果。 10 纺锤丝 原姐妹染色单体 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 A B 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 分裂间期复制 的 DNA平均分离 子细胞 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 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 、子代之间 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有丝分裂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第二课时 复习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6 5 4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比较 动物有丝分裂讲解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 1)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前期): 植物 细胞由两极发出 纺锤丝 形成纺锤体; 动物 细胞由中心体发出 纺锤丝(星射线) 形成纺锤体。 ( 2) 细胞质分裂方式 [子细胞形成方式 ]不同(末期): 植物 细胞的中部出现 细胞板 ,扩展成细胞壁; 动物 细胞。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7-2有丝分裂9
相关推荐
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分别是 ( ) A. AbC、 aBc、 AbC、 aBc B. AbC 、 AbC、 ABC、 ABC C. Abc、 aBC、 aBc、 ABc D. Abc、 AbC、 abC、 aBc A 若 2n=4, 1个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形成 几种类型 的精细胞。 若 2n=6, 1个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形成 几种类型 的精细胞。 若 2n=4, 无数个
精母细胞 ( 3)减数第一次分裂 中期 : 16 特点: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 4)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期 : 初级精母细胞 17 特点: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 5)减数第一次分裂 末期 :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18 ( 6)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 次级精母细胞 特点: 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 19 ( 7)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期 :
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图中 “ —— ”表示 含量的变化, “ ”表示 含量的变化。 • 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阶段是 ,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是 ,表示受精作用的点是。 • 染色体复制的阶段有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的点是。 DNA 染色体 E- L O- E EOA、 FG B四、卵细胞的形成 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卵巢内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每月有一个成熟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4n 4n 2n 4n 4n 4n 4n 0 4n 4n 0 DNA复制 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纺锤丝出现 核膜、核仁消失 纺锤体形成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 染色体数目、形态最清晰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 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染色体、纺锤丝消失 2n 0→4n + 增殖细胞: 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植物生长点细胞、形成层细胞。 + 暂不增殖细胞: 肝细胞、肾细胞 + 不增殖细胞: 骨细胞
结果把两个中心体(两对中心粒)推向两极,而于核膜破裂后终于形成两极之间的 纺锤体。 前中期 自核膜破裂起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为止。 核膜的断片残留于细胞质中,与内质网不易区别,在纺锤体的周围有时可以看到它们。 前中期的主要过程是纺锤体的最终形成和染色体向赤道面的运动。 纺锤体有两种类型:一为有星纺锤体,即两极各有一个以一对中心粒为核心的星体,见于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期。 • 后期 :(分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 • 末期 :(两消失两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细胞一分为二 特别提醒: • ( 1)赤道板只是一个假象的平面,不是一个结构;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的结构,将来要成为新的细胞壁(成份为纤维素和果胶)。 • ( 2)参与动、植物细胞的分裂的细胞器不同 • 动物细胞:核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