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7-2有丝分裂3内容摘要:
期。 • 后期 :(分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 • 末期 :(两消失两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细胞一分为二 特别提醒: • ( 1)赤道板只是一个假象的平面,不是一个结构;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的结构,将来要成为新的细胞壁(成份为纤维素和果胶)。 • ( 2)参与动、植物细胞的分裂的细胞器不同 • 动物细胞: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 • 高等植物细胞: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 低等植物细胞: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 ( 3)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的分裂并 不是 纺锤丝牵拉的结果。 例: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在分裂前期纺锤体已被破坏,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7-2有丝分裂3
相关推荐
结果把两个中心体(两对中心粒)推向两极,而于核膜破裂后终于形成两极之间的 纺锤体。 前中期 自核膜破裂起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为止。 核膜的断片残留于细胞质中,与内质网不易区别,在纺锤体的周围有时可以看到它们。 前中期的主要过程是纺锤体的最终形成和染色体向赤道面的运动。 纺锤体有两种类型:一为有星纺锤体,即两极各有一个以一对中心粒为核心的星体,见于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4n 4n 2n 4n 4n 4n 4n 0 4n 4n 0 DNA复制 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纺锤丝出现 核膜、核仁消失 纺锤体形成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 染色体数目、形态最清晰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 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染色体、纺锤丝消失 2n 0→4n + 增殖细胞: 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植物生长点细胞、形成层细胞。 + 暂不增殖细胞: 肝细胞、肾细胞 + 不增殖细胞: 骨细胞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中期和末期 下列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是 ( ) A.根毛细胞 B.脑神经细胞 C.精子细胞 D.分生区细胞 A AD C一个细胞核中有 20个染色体的细胞,在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之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 A、 10个 B、 20个 C、 30个 D、 40个 果蝇体细胞内有 4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有[ ] A.
锤体消失,染色体重新转变为染色质。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1 2 3 4 5 6 7 8 请将下列图片按先后排列: ( 46213857)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比较 中心体 细胞板 细胞膜内陷 一条染色体复制前后,着丝点分裂后的变化 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图解 复制前 复制后 着丝点分裂后 1 1 0 1 2 2 2 2 0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 染色
出现的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 复制 着丝点 基础知识: 结果: 染色体数目不变,出现了姐妹染色单体, DNA加倍 分裂间期: 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 着丝点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体 一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连接而成,每条染色单体上各有一个 DNA分子 分裂前期 特征: 膜仁消失现两体 分裂中期 特征:形数清晰赤道齐 赤道板是假想的平面,实际不存在 分裂后期 分裂后期 染色体
染色质着丝点核膜 染色质 着丝点 细胞核 核仁 核膜 染色质 着丝点 细胞核 染色体纺锤丝 纺锤体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赤道板(与 纺锤体中轴相垂直的平面)子染色体( 1)前期 特点: 1 “两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 2 “两消失”(核膜消失,核仁消失) 3 染色体数目不变 ( 2)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