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4细胞识别和免疫5内容摘要:
胸腺内分化成T细胞 (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 骨髓内分化成B细胞 (bone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分布: 大部分很快死亡。 小部分转移在周围免疫器官 胸腺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特异抗原识别受体 抗体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 使靶细胞死亡 产生淋巴因子 细菌、病毒等 抗原刺激 抗体使抗原失去活性 效应 T细胞 效应 B细胞(浆细胞) ( 1)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系 ( T细胞、 B细胞 、 K细胞、 NK细胞) 粒细胞系 (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 ( 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 2)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 周围免疫器官: 脾、淋巴结、扁桃体 (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周围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 (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系( T细胞、 B细胞、 K细胞、 NK细胞) 粒细胞系(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 3)免疫分子: 淋巴因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 : 防御功能: 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稳定功能: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免疫监视: 消灭突变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进入人(或动物)体后,有的会 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 ,有的会 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 :靠抗体实现的免疫方式。 提出问题: ① 抗体是哪种细胞产生的。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4细胞识别和免疫5
相关推荐
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的比较 想一想 抗原和抗体是什么物质 ? 浆细胞可以产生大量抗体 ,请问此细胞中什么细胞器比较丰富 ? 抗体是在细胞里杀死病原体的吗 ? 一种 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杀死多种病原体的抗体 ,对吗 ? 注意: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抗体只在体液中起作用,它对 于细胞内的抗原无能为力。 一种 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有的抗原不能引发抗体产生。 选出正确答案
D、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植物生长素不能促进 ( ) A、植物生长 B、果实发育 C、植物开花 D、扦插的枝条生根 植物果实形成过程中需要生长素,这是来自发育着的 ( ) A、侧芽 B、顶芽 C、种子 D、胚芽 【 Try to do】 DCC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的原理是( ) A、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止生长,即浓度越低促长越快 B、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止生长 C
吞噬细胞 吞噬病原体 (一)非特异性免疫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特点 :先天的遗传的 , 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非专一性) 当抗原已经侵入细胞,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么办呢。 这时采取的免疫方式与体液免疫有何不同。 抗体 T细胞 B细胞 细菌、病毒等 抗原 刺激 效应 T细胞 效应 B细胞(浆细胞) 淋巴因子 (二)、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
过一段时间后,将此植物从暗室移到阳光下(如图)。 再过一段时间后,进行 18O同位素检测。 ⑴ 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⑵同位素示踪法 18O2 实验原理 : 实验方法 : 植物体内的水、葡萄糖、淀粉、脂肪、丙酮酸,植物周围空气的氧、水、 CO2中能检测到 18O同位素 实验结果和分析 : ( 1)植物体内的水、葡萄糖、淀粉、脂肪、丙酮酸中检测到 18O同位素,其原因。 (
温皆控制在15 ℃ 表1-1水温对柳条鱼产仔影响的实验记录 日期 水温( ℃ ) 8 12 20 24 2月 1日 无 无 无 无 2月 2日 无 无 无 无 …… 3月20日 无 无 无 有 …… 3月 24日 无 无 有 有 表 12 光照与黑暗时间比对柳条鱼产仔影响的
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 1604年创制的。 用来观察跳蚤,故称为 “ 跳蚤镜 ”。 第一台有科研价值的显微镜是英国学者 Robert Hooke制造的。 17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超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 带照相机的光学显微镜 20世纪初期 荧光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显微结构 亚显微结构 分辨率: 能分辨出的相邻两点间的最小距离,这种距离称为分辨距离。 分辨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