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必修一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03内容摘要:
小结: 解这种题型首先对动态平衡的物体受力分析,确定三个力的特点;找出不变力,则另两个变力的合力就与该不变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用力的合成分解法、图解法或力的矢量三角形与结构三角形相似法解决。 求解共点力体用下平衡问题的解题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物体或结点 );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 3)分析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根据物体的受力和己知条件,运用共点力平衡条 件,选用适当方法计算求解。 练习 1 1 .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 〉 NO,则在不断加重重物G的过程中 (绳OC不会断) A . ON绳先被拉断 B . OM绳先被拉断 C . 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 D . 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 判断哪条绳先被拉 断。 M N O G C 三、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隔离法: 把某物体从众多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而不分析它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整体法: 把几个 运动状态一样的 物体看作一个物体去作研究对象。 方法同隔离法一样。 受力分析的步骤 先画已知力; 再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找接触面,画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若物体运动状态一致,可把物体视为一个质点,把作用点集中到质点上; 检查有无漏力、错力。 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物体所受的力都有其施力物体,否则该力不存在; 受力分析时,只考虑根据 性质 命名的力; 对于摩擦力应充分考虑物体与接触面是否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 受力分析时,要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检查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题 如下图所示, A、 B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且一直在水平地面向右作匀速运动,试分析 A、B的受力。 画出下列情况,在地面上 A、 B、 C三物体的受力图。 ( 1) A、 B、 C保。沪科版必修一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03
相关推荐
T G (6) 处于平衡状态物体的共同点 :F合 为零。 处于非平衡状态物体 :F合 不为零 . G 从 刚才的例子 ,我们可以得到 : F f G N N G 概括与总结 • 以上是我们从生活中的例子定性的来研究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的平衡 ,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受二个力或者三个力或者是多个力的作用 ,力与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 思考与讨论 质量为 2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取 g=)。 (
它可以深刻揭示自然规律,被爱 因斯坦誉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 一”,伽利略也之无愧地成为动力学的创始 人,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为止。 : ①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力不 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力来维持。
保持匀速直线状态或静止状态 .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 .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 性。 所以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1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 2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 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都具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3
分解不唯一 物体放在斜面上, 所受的重力为 G, 那物体受的重力产生有什么样的效果。 q G1=Gsinθ,G2=Gcosθ 画出下图所示三种情况下重力的两个分力: G G G G G G ( 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 力的方向; ( 2)正交分解法。 (注意: a、分清正负; b、使 每个力易分解。 ) 力的分解的一般方法: 附:力的正交分解 把力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
探究得出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活动Ⅲ 学生实验 2 活动 I 演示实验 1 设问 1 活动Ⅱ 学生实验 1 分 力 力的分解 问题 I 设问 2 分 解的步 骤与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 活动Ⅳ 实例、练习 问题 II 设问 3 设置这 个学生分组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问题Ⅱ 设问 3 目的是过渡到下 一个教学环节 活动Ⅳ 实例、练习 实例分析:(
如何 验证 ,得出结论。 …… 利用分力 F F2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的合力 F总在实际的合力 F180。 左侧或右侧 弹簧秤的精度不同(如何减小此原因引起的误差。 ) 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 结点 O的位置和两个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造成作图的误差。 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 a太大,如大于 120176。 ,再重做两次实验,为保证结点 O位置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