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3内容摘要:
极不稳定SiH4 不稳定 PH3 较稳定 H2S 稳定 HCl 剧烈 (冷水) 一般 (热水) 不明显(沸水) 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强碱 中强碱 两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 3)单质、化合物的性质 结论 1: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 最高正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金属性 Li3 Na11 K19 Rb37 Cs55 +1 通式为: R2O 通式为: ROH —————— 弱碱 强碱 强碱 强碱 最强碱 由弱 剧烈 由弱 强 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 最高正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非金属性 F9 Cl17 Br35 I53 +7 通式为: R2O7 通式为: HRO4 最强酸 强酸 弱酸 通式为: HR 稳定 不稳定 剧烈 一般 较弱 几乎不 反应 强 弱 ( 3)单质、化合物的性质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结论 2: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思考:填表 P38 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半径减小、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半径增大、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H Li Be B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Cl K Ca Ga Ge As Se Br Rb Sr In Sn Sb Te I Cs Ba Tl Pb Bi Po At 周期表中的最强酸、最强碱、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各是什么物质。 23.海。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3
相关推荐
由电子 原子 分子 阴、阳离子 物 理 性 质 熔沸点 差别较大 很高 很低 较高 硬度 差 别较大 很大 很小 较大 导电性 导体 无(硅为半导体) 无 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或熔化能导电 实例 Au、 Fe、 Cu、钢铁等 金刚石、二氧化硅、晶体硅、碳化硅 Ar、 S等 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等 ( ) 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 ) 相互作用较弱
②氢气的体积 某温度下,用一定量的镁带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出产生氢气的体积,从而计算出该温度下 1mol氢气的体积。 4. 计算转化 说明:氢气体积用排水法测量排出的水的体积 1. 缺点: 气球体积难以准确测定,实验误差大。 2. 缺点: 量筒中的水压会使气体体积测量产生较大误差,修正操作繁琐。 3. 缺点: 量筒中的读数并不是氢气体积;气体压力大于
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 两次称量差超过 加热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X= 160 (m1m2) 18 (m2m0)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 练习与评价一 〕 (21) 下列关于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 是。 A、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再称量 B、第一次加热、称量,还要再做一次加热、称量即可 C、坩埚未经干燥即进行称量 D
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 越易得电子 → 非金属性越强 ( 3)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 (从左到右) 元素的 金属性逐渐减弱 、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 (从上到下) 元素的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金属性逐渐增强。 从元素周期表中 找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 4)从实验角度,判断元素 金属性强弱 的方法 ① .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反应置换出 H2的难易 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非金属单质与 H2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 酸)的酸性强弱 物质性质的判断依据 金属元素性质 Na Mg Al 单质和水(或酸) 的反应情况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 跟冷水剧 烈反应 NaOH强碱 跟沸水反应 放 H2;跟酸 剧烈反应放 H2 Mg(OH)2 中强碱 跟酸较为
特点:容量瓶上标有 温度、容积、刻度线。 常用规格 :100mL、 250 mL、 500mL、 1000mL。 (一 ) 认识容 量瓶 刻度线 使用前先检查是否漏液。 用蒸馏水清洗,不干燥不影响实验。 仅作配制 一定体积、 浓度准确 的溶液 ,不能于 量取、 贮存、溶解、反应。 (二 )配制 500mL : g NaOH 溶解、冷却 转移 定容 颠倒、摇匀 洗涤、转移 计算、称量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