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下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3内容摘要:
Cl = AgCl↓ 设计意图 :⑴利用氯化钠和葡萄糖回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 ⑵引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 ⑶为离子检验埋下伏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任务一 : 实验探究 1:组装 Ba(OH)2溶液的导电性装置,然后向 Ba(OH)2溶液(含酚酞)中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并做好探究报告 讨论 :( 1)稀硫酸与 Ba(OH)2溶液中存在哪些 离子。 灯泡亮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 2)溶液颜色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3)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如何形成的。 ( 4)两电解质溶液混合后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Ba(OH)2 = Ba2+ + 2OH H2SO4 = 2H+ + SO42 反应实质 : Ba2+ + SO42 + 2H+ + 2OH = BaSO4↓+ 2H 2O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实质:离子浓度降低 设计意图 :在此环节中采用了 思维建模 的方法,在 分析 过程中渗透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有利于难点的分散。 【 质疑 】 离子反应若要发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全部都参加了反应。 任务二 : 【 实验探究 2】 分组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向盛有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NaOH溶液 ②向盛有滴入酚酞试剂的 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③向盛有 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活动: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确定反应是否能够发生。 然后再分析各组电解质的电离情况,找到反应的实质,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分析结束后,我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对反应实质的分析情况,由各组代表互相评析,相互修改。 设计意图 : 从认知理论研究表明,自主动手操作是认识新知的最重。沪科版化学高一下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3
相关推荐
浓 H2SO4 的性质 吸水性: 吸收水分子的性质 强氧化性: 脱水性: 能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 按水的组成脱去的性质。 小结: (四)用途 难挥发性酸 强电解质 酸性 吸水性 强氧化性 制取易挥发性酸 蓄电池 酸洗锈层、制化肥 干燥剂 制炸药 硫酸的性质 用途 一 .将下列现象中硫酸表现出来的性质写在空白处 吸水性 吸水性 脱水性 酸性 强氧化性 ,质量增加 ( 浓) + Zn ZnSO4+
mol, • 含 H+ 个, SO42 个。 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计算 • mol /L的下列溶液 500mL中含 NO3数目最多的是:( ) ;NO3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求等体积的 mol /L的三种溶液硫酸钠 、 硫酸镁 、 硫酸铝中阳离子的个数比。 阴离子的个数比。 C3V3 = C1V1+C2V2 ( 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总和不变 ) 例 5 、 50
特点:容量瓶上标有 温度、容积、刻度线。 常用规格 :100mL、 250 mL、 500mL、 1000mL。 (一 ) 认识容 量瓶 刻度线 使用前先检查是否漏液。 用蒸馏水清洗,不干燥不影响实验。 仅作配制 一定体积、 浓度准确 的溶液 ,不能于 量取、 贮存、溶解、反应。 (二 )配制 500mL : g NaOH 溶解、冷却 转移 定容 颠倒、摇匀 洗涤、转移 计算、称量 计算:
. OH- 与 Cu2+ 结合生成 Cu(OH)2沉淀 Cl- 与 Ag+ 结合生成 AgCl沉淀 H+ 与 CO32- 反应生成 CO2和 H2O 共同特点: 离子间的反应 反应条件: 离子互换形式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 ) 有 弱电解质 生成 有 沉淀 有 气体 这类反应的 特点 就是 向着降低某些(参加反应的)离子的浓度方向进行。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 复分解反应
的离子的过程。 (现) 不同的电解质在 相同的浓度 下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HCl、溶液的导电性比 CH3COOH溶液强 、溶液通电后灯较亮 现象: 注:导电能力跟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关,不一定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就强,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就弱。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 全部电离 为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 只有部分 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是 弱电解质 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