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1内容摘要:
: [ Cl ]- : : ⑴ 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 ⑵ 用电子式表示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练习 O [ O ]2 : : Mg + → Mg2+ ︰ + K+ K [ S ]2 : : → + S K K+ ⑶ 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 Br ] : : + → Br : Ca︰ + Ca2+ [ Br ] : : ‥ ‥ Br ︰ 离子键的特征 ( 1)离子的电荷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根据离子键的形成过程,阳离子所带的 电荷就是相应原子失去的电子数;阴离 子所带电荷就是相应原子得到的电子数。 Na + Mg 2+ Al 3+ O 2- S 2- Br - ( 2)离子的半径 ① 同一周期(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阳离子半径随所带正电荷数的增加而减 小, 如 Na+ > Mg2+ > Al3+ 阴离子半径随所带负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如 N3- > O2- > F- P3- > S2- > Cl- ② 同一主族元素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半径增大 , 如F- < Cl- < Br- < I- . ④ 金属离子半径的低投氧化态半径大于 高氧化态半径。 如 Fe> Fe2+ > Fe3+ . ③ 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来原子 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来原子半径 Na+ < Na Cl- > Cl ⑤ 电子。沪科版化学高一上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1
相关推荐
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 (如 He、 Ne、 Ar等) ( 2) 不稳定结构 :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转化或容易得到电子转化最外电子层上为 8(有些为 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如,失去 : Na、 Mg、 Al 得到 : F、 O、 Cl) +12 2 8 2 失去电子 +12 2 8 M
8 8 10 氖 Ne 2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稀有气体: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K 层 L 层 M 层 N 层 O 层 P 层 规律 2: • 最外层电子层数不超过 8个( K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 2个)。 • 因为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 8 ( K层为最 2个)
8 8 1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K层 L层 M层 N层 2 氦 He 2 18 氩 Ar 2 8 8 10 氖 Ne 2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稀有气体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K 层 L 层 M 层 N 层 O 层 P 层 规律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个( K
多少个。 排布规律 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8个, 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个。 排布规律 3: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个,倒数第三层不 超过 32个。 思考 :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排布规律 4: 稀有元素各层均达饱和,都是稳定电子层结构。 2 氦 He 2 18 氩 Ar 2 8 8 10 氖 Ne 2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石墨,其硬度差异又会这样大。 原子的自我需要与原子的结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达成她们各自的需要。 每个原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她的梦想是要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对于不同的原子要达到稳
复习回顾: 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原理是什么。 OHCOC a C lH C l2C a C O 2223 强酸可以制取弱酸 ,那么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氯化氢气体呢。 实验室怎样制取氯化氢气体。 NaCl HCl 强酸、 挥发性酸 难挥发性酸 H2SO4 (极易溶于水) (浓) 新盐+新酸盐+酸 CBADCDAB ( S) 原理 :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 NaCl (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