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2内容摘要:
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 《 夜雨寄北 》 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李商隐无题2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本溪高中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 ——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 ①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 根本 )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关键 ) ③港澳同胞渴望统一 ( 群众基础 ) ④中英、中葡 《 联合声明 》 及 《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 法律依据 ) (条件): ① 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