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粤教版3-1选修三13电场强度3内容摘要:
所以小球所在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E =F 电q=mg ta n θq 小球带正电,因此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mg tan θq,方向水平向右 点评 解答此题常出 现的错误,是把带电金属板 A视为点电荷,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求得小球所在处的场强 E = kQr2 .要注意,带电金属板的大小和形状与两带电体间的距离相比是不能忽视的.另外,电场强度是矢量,不仅要求出大小,还要明确方向. 变式训练 1 如图 3- 2所示 , 中子内有一个电荷量为+ e 的上夸克和两个电荷量为- e 的下夸克 , 3个夸克都分布在半径为 r的同一圆周上 , 且间距相等 , 则 3个夸克在其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 图 3- 2 A . k er 2 B . k e3 r 2 C . k e9 r 2 D . k 2 e3 r 2 答案 A 解析 一个下夸克在圆心 O 处产生的电场强度 E1= k13er2 =ke3 r2 . 两个下夸克在圆心 O 处的合场强也为 E 1 ,而上夸克在圆心O 处的电场强度 E2= k23er2 = k2 e3 r2 . 故 3 个夸克在圆心处产 生的电场强度 E0= E1+ E2= ker2 . 二 、 电场力的计算 例 2 如图 3- 3甲所示 , 把一个电荷量 q=- 1 10- 6 C的点电荷 , 依次放在带正电的点电荷 Q周围的 A、 B两处 , 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依次是 FA= 5 10- 3 N, FB= 3 10- 3 N. 图 3- 3甲 (1)分别画出电荷 q在 A、 B两处的受力方向 . (2)求出 A、 B两处的电场强度 . (3)如在 A、 B两处依次放上另一电荷量 q′= 1 10- 5 C的电荷 , 其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多大。 解析 (1)电荷 q在 A、 B两处的受力方向分别沿着它们与点电荷 Q的连线并指向点电荷 Q, 如图 3- 3乙中 FA、 FB所示 . 图 3- 3乙 (2 ) A 、 B 两处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E A =F Aq=5 10- 31 10- 6 N / C = 5 103 N / C E B =F Bq=3。新课标粤教版3-1选修三13电场强度3
相关推荐
.电势 电势差即电势之差。 即 AP AAPPWqU 若选择电场中的 P点为电势参考点 , 即规定 P点的电势为零 , 则电场中任意一点 A的电势 , 数值上等于把单位正电荷从 A点移动到 P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 例题 】 如图所示 , A、 B、 C是电场中的三点 , 将 1C的正电荷分别从 A、 C移动到 B时 , 电场力所做的功分别为 10J、5J, 以 B为电势参考点
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 ( 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 ,逆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增加。 ,( 等势面密的区域场强大 ) 电场线疏的区域等势面疏,( 等势面疏的区域场强小 ) 特别注意: —— 电场强度大处电势不一定高,电势差不一定大。 【 例题 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电势也相等 ,场强也相等 ,电场强度大小也一定相等 ,电势也一定为零 ,场强可能不为零 【 答案 】 H 【 例题 2】
.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 ( 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 ,逆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增加。 ,( 等势面密的区域场强大 ) 电场线疏的区域等势面疏,( 等势面疏的区域场强小 ) 特别注意: —— 电场强度大处电势不一定高,电势差不一定大。 第五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 例题 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电势也相等 ,场强也相等 ,电场强度大小也一定相等 ,电势也一定为零
的场强不变化 【 例题 2】 关于电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都相同 q,该点的场强为 E= F/q,取走 q后,该点场强不变 ,则该点电场一定很大 【 答案 】 C 三 .电场叠加原理 —— 如果在空间同时存在多个点电荷,这时在空间某一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 例题 3】 如图所示,正点电荷 Q负点电荷 Q2在
【例 3】 如图中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这条线上有 A、 B两点,用 EA、 EB表示 A、 B两处的场强大小,则 [ ] A. A、 B两点的场强方向相同 B.电场线从 A指向 B,所以 EA> EB C. A、 B同在一条电场线上,且电场线是直线,所以 EA=EB D.不知 A、 B附近的电场线分布状况, EA、 EB的大小不能确定 [分析 ] 根据电场线的物理意义
角,思考 当 B球带的电荷量减少时, F的大小如何变化。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你的结论是什么。 真空中两个 点电荷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法国物理学家库伦用实验研究了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如下: 122kQF Qr说明: —— 理想模型 ——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