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科版3-4选修三23波德频率和波速1内容摘要:
是( ) A.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B.任意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叫波长 C.波动在一周期内向前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D.在一个周期内质点所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C 课 堂 练 习 关于波速说法错误的有( ) A.波速由介质和波源共同决定 B.提高振源频率,波的传播速度将增大 C.同时在空气中传播两列声波,波长较大的声波传播较快 D.频率大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波长越短 E.波速反映了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快慢 F.波速反映了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ABCE 课 堂 练 习 关于 v=fλ 和 v=λ/ T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适用于一切波(包括电磁波、光波) B.同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保持不变的只有 f C.由 v=fλ 可以看出,波速与频率成正比 D.由两式得出同类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波长和频率成反比,与周期成正比 AB课 堂 练 习 课 堂 练 习。新课标教科版3-4选修三23波德频率和波速1
相关推荐
是( ) A.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B.任意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叫波长 C.波动在一周期内向前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D.在一个周期内质点所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C 课 堂 练 习 关于波速说法错误的有( ) A.波速由介质和波源共同决定 B.提高振源频率,波的传播速度将增大 C.同时在空气中传播两列声波,波长较大的声波传播较快 D.频率大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波长越短
0 q ↓ E电 ↓ i ↑ E磁 C放电 ↑ max E感 阻碍 i减小 q E电 max i =0 E磁 =0 q ↓ E电 i ↑ E磁 C充电 ↑ q E电 max max i =0 E磁 =0 max ↓
长为 750nm~ 370nm)。 四、可见光 • 问题: • 天空为什么是亮的。 大气对阳光的散射 • 傍晚的阳光为什么是红的。 五、紫外线 ( 2)由德国物理学家里特于 1801年首先发现的,一切高温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 1)紫外线是一种波长比紫光还短的不可见光;其波长范围约 5nm~370nm, 显著作用: A、荧光, B、化学作用, C
下方,则 P向下运动;若 p 在上方,则 P 向上运动,则由逆着波传播方向看前一质点位置来确定。 [方法 二 ]微平移法:根据波的传播方向,作出经微小时间 )4/( ttt 后的波形,由此可知, t 后质点的位置,根据其位置可判断出质点的振动方向。 [方法 三 ]上下坡法:沿着坡的传播方向走;上坡所有质点向 下;下坡所有质点向上。 [方法 四 ]逆向复描波形法 :逆着波的传播方向
≈ 弧长 =L θ sin θ ≈ θ ( k= mg L ) 结 论 在 摆角很小的情况下 ,摆球所受的回复力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即与位移方向相反),因此 单摆做简谐运动 一般 摆角 α 10 176。 三、单摆的周期 单摆振动的周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周期与振幅是否有关 ?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是否有关 ? 周期与摆长是否有关 ? 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是否有关 ? 演示 结
) A. 4倍 B. C. 16倍 D 0. 125倍 3.一个弹簧振子的周期是 ,它在 1s内通过 80cm的路程,其振幅为( ) A. 20cmB. 16cmC. 18cm D. 4cm B D 4.在 1min内 ,甲振动 30次 ,乙振动 75次 ,则 ( ) ,乙的周期为 2s,乙的周期为 ,乙的频率为 2Hz,乙的频率为 5.将一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