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13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内容摘要:
气薄层 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 , 产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 ,如图 ( b) 所示;如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 ( c) 所示 ,则表示被检测表面微有凸起或凹下 , 这些凸起或凹下的地方的干涉条纹就弯曲。 从弯曲的程度就可以了解被测表面的平整情况。 这种测量精度可达 106cm。 (a) (b) (c) 单色光 标准样板 薄片 被检测平面 注:薄片厚度一般仅为零点零几毫米左右,只相当于一张纸片的厚度 薄膜干涉的 应用(一) —— 检查表面的平整程度 薄膜干涉的应用 (二) —— 增透膜 镀层薄膜 在透镜或棱镜的表面上涂上一层薄膜 (一般用氟化镁 )。 当薄膜的厚度适当时,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反射路程度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这就大大减小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 增透膜。 增透的条件是什么。 即镀层薄膜的厚度至少多大。 是否对所有颜色的光都有增透的作用。 薄膜的厚度至少是入射光在 薄膜 中波长的 1/4。 因为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一般增 强绿光的透射,即 薄膜的厚度是绿光 在薄膜中波长的 1/4。 由于其它色光不 能被有效透射,故反射较强,这样的 镜头呈淡紫色。 薄膜干涉的 应用(一) —— 检查表面的平整程度 常用的棱。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13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
相关推荐
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的现象叫做 波的干涉 . • 干涉图样:由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 做干涉图样 (如上页图). 干涉的解释 • 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谷相遇.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相遇时,质点的位移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因此在这一点,始终是两列波干涉的加强点
,得出 d和 L 代入公式,求出波长 二、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光源 滤光片 单缝 双缝 遮光筒 屏 图 ( 甲 ) L1 L2 注意事项: 安装仪器的顺序: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 双缝与单缝相互平行,且竖直放置 光源、虑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 若出现在光屏上的光很弱,由于不共轴所致 若干涉条纹不清晰,与单缝和双缝是否平行有很大关系 ΔX ΔX ΔX ΔX
、用单色光照射肥皂薄膜( )。 光发生干涉 ,形成干涉图样。 分别反射出来 ,形成两列波 ,这两列波频率相同 ,所以可以产生干涉。 C 2020(上海卷) 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 P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 S是一点燃
2- P1S1= ΔS 光程差 双缝干涉图样分析 亮条纹 暗条纹 单色激光束 ( 1)出现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 22 ns 212 ns( n=0, 1, 2, 3… ) ( n=0, 1, 2, 3… ) 亮条纹 亮条纹 演示: 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条件 S1 S2 暗条纹 演示 : 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条件 S1 S2 探究 1: 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
S39。 就是 S 在棱镜中所成的像。 这个虚像的位置比物体 的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 物像同侧。 确定像的位置,关键还是折射定律。 (二)、全反射棱镜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镜。 设该玻璃的临界角为 420。 当光线垂直一条直角边或垂直斜边进入棱镜时,将会得到什么现象。 (学生课堂练习,做图 3 和图 4 两题。 (多媒体模拟)两个直角边 AB 和 BC
加,使某些区域的 振幅 加 大 ,某些区域的 振幅 减 弱 ,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 互相间隔 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 (二)干涉图样的特点: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叠加,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 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是间隔出现的。 振动加强点仍是 振动的 只是振幅较大,但位移不是最大,可以是 0。 思考:振动加强的点位移是否比振动减弱的点大。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