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13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1内容摘要:
S39。 就是 S 在棱镜中所成的像。 这个虚像的位置比物体 的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 物像同侧。 确定像的位置,关键还是折射定律。 (二)、全反射棱镜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镜。 设该玻璃的临界角为 420。 当光线垂直一条直角边或垂直斜边进入棱镜时,将会得到什么现象。 (学生课堂练习,做图 3 和图 4 两题。 (多媒体模拟)两个直角边 AB 和 BC 代表了棱镜上两个互相垂直的镜面,当光垂直AB 面进入棱镜到达 AC 面时发生全反射,(因为此时入射角为 450 ,而光从玻璃到空气的临界角为 420 ),光线沿垂直于 BC方向射出,光线的方向改变了 900。 如果光线垂于 AC 面进入棱镜,光线将在 AB 面上发生全反射,射到 BC上,再在 BC面上发生全反射,最后垂直于 AC 面射出棱镜,光线的方向改变了 1800。 结论:我们把这种能够对光实行全反射的棱镜叫做全反射棱镜。 其作用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思考:这两种全反射棱镜改变光路和什么相同。 全反射棱镜和平面镜在改变光路方面,效果是相同的。 但是,通常用的平面镜有两个面,正面是玻璃,背面镀有一层银膜,当光射到平面镜。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13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1
相关推荐
2- P1S1= ΔS 光程差 双缝干涉图样分析 亮条纹 暗条纹 单色激光束 ( 1)出现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 22 ns 212 ns( n=0, 1, 2, 3… ) ( n=0, 1, 2, 3… ) 亮条纹 亮条纹 演示: 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条件 S1 S2 暗条纹 演示 : 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条件 S1 S2 探究 1: 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
气薄层 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 , 产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 ,如图 ( b) 所示;如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 ( c) 所示 ,则表示被检测表面微有凸起或凹下 , 这些凸起或凹下的地方的干涉条纹就弯曲。 从弯曲的程度就可以了解被测表面的平整情况。 这种测量精度可达 106cm。 (a) (b) (c) 单色光 标准样板 薄片 被检测平面 注:薄片厚度一般仅为零点零几毫米左右,只相当于一张纸片的厚度
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的现象叫做 波的干涉 . • 干涉图样:由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 做干涉图样 (如上页图). 干涉的解释 • 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谷相遇.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相遇时,质点的位移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因此在这一点,始终是两列波干涉的加强点
加,使某些区域的 振幅 加 大 ,某些区域的 振幅 减 弱 ,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 互相间隔 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 (二)干涉图样的特点: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叠加,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 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是间隔出现的。 振动加强点仍是 振动的 只是振幅较大,但位移不是最大,可以是 0。 思考:振动加强的点位移是否比振动减弱的点大。 三
激烈或静止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减弱区.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是相互隔开的 三、干涉的解释 波峰与波峰相遇 ,振动加强 波谷与波谷相遇 ,振动加强 波峰与波谷相遇 ,振动减弱 四、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满足的条件 若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相同 ( 1) 加强点与两个波源的距离差: △ r=r2r1=( 2k) λ/2 ( k=0,177。 1, 177。 2, 177。 3……) ( 2)
S2= 5λ的 P3点 …… 等处的第四条 、第五条 …… 亮纹;在中央明纹 P的下方可找到 δ= S1- S2= λ的 P1/点 ,δ= S1- S2= 2λ的 P2/点 , δ= S1- S2= 3λ的 P3/点等处与中央明纹为对称的第一 、 第二 、 第三 … , 第 n条亮纹。 3λ 双缝 S1 S2 屏幕 P1 第一亮纹 δ=λ P 中央亮纹 δ=0 P2 第二亮纹 δ=2λ 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