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内容摘要:
辩证的否定观 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的作用 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树立创新意识,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观点 根本分歧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承认矛盾 … … 否认矛盾 … … 1. 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确定的 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 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5.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 √ 10.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11.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 12.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4.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15.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 16.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 19.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 √ 思考题: 一位专家说: “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 ①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 ② 请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变废为宝 ? 答:①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②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现实的,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能转化的。 我们要实现 “ 垃圾 ” 向 “ 资源 ” 的转化, 必须解放思想,进行创新,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实现废物不废,变废为宝。 (2020高考论述题 ) 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对此人。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相关推荐
错误倾向: 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 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区别 :
• 最近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事是美圆的持续贬值。 探究美圆持续贬值的原因,就需要运用联系的观点。 美国经济实力的减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过度举债,是美圆持续贬值的主要原因。 • 美国政府实际上已经采取了“把通胀搞上去”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维持巨额财政赤字的同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直至开动印钞机。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②③④ 考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 1)原因: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2)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 毛泽东思想, 形成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 1)、毛泽东思想 ①
注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零散、自发形成的 人人都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自觉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 不是人人都有 ; 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 把零散 、 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 , 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1)认识和改造 自然 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 2)认识和改造 社会 的知识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 主观精神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 客观精神
二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知识归纳 1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的宿命论,又要反对不顾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