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之一内容摘要:
二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知识归纳 1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的宿命论,又要反对不顾客观规律,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2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是什么。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 为什么。 ①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② 是 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 4 ①不断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以 求真务实 的精神探求事 ②把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 尊重客观规律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 革命热情 同严谨踏实的 科学态度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学习小贴士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2.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 一切从实际 出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含 义 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区 别 原 理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思维拓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侧 重 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 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办事 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反对 “ 一刀切 ” 区 别 角 度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从辩证法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命 题 探究 命题角度 1 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 例 1 】 ( 2 0 0 9 安徽文综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 洗牌效应 ” ,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 “ 建设文化强省 ” 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20 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 “ 寒风劲吹 ” ,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 “ 厚积薄发 ” 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答案 (1) 能动地认识世界。 制定 “ 文化强省战略 ” 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 (2) 能动地改造世界。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解析 学生在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等角度分析。 命题角度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 例 2 】 ( 2 0 1。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之一
相关推荐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 主观精神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 客观精神
注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零散、自发形成的 人人都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自觉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 不是人人都有 ; 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 把零散 、 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 , 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1)认识和改造 自然 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 2)认识和改造 社会 的知识
辩证的否定观 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的作用 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树立创新意识,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物质 社会存在 意识 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包含 包含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存在
马 .恩指出: “ 人们为了能够 ‘ 创造历史 ’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P89 综合探究: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状况 …… 性质; 变化发展
缚了 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 市场经济体制 ,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 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 生产力状况时,会 阻碍 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 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 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 • .甲和乙合开了一家蛋糕店。 开始时,两个人分别做蛋糕,甲一天做 20个,乙一天做 25个。 后来两人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