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之二内容摘要:

Ba2+ + SO42 初 0 平衡 s s+≈ Ksp=[Ba2+][SO42] =s s=Ksp/ = 1010/ = 108molL1 s,即前面的近似是合理的。 答:溶解度是 108molL1。 可见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可能为零,我们通常当溶液中被沉淀离子浓度 小于 105molL1时即可认为沉淀完全 了。 (4) 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① 难溶的电解质更易建立溶解平衡 ② 难溶的电解质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 0,并不 是绝对不溶。 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① 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 温度:升温, 多数 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 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电解质, 平衡向结晶的方向移动 . ③ 习惯上将生成难溶电解质的反应,认为反应完全了。 对于常量的反应来说,。 当溶液中残留的 离子浓度 1 105mol/L时,沉淀就达到完全。 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及溶解度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 Ksp B.两种难溶电解质,其中 Ksp小的溶解度也一定小 C.难溶盐电解质的 Ksp与温度有关 D.加入与原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可使难溶盐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小,也使 Ksp变小 E.向 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 AgCl再次达到溶解平衡, AgCl的 Ksp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C E( 5)溶度积规则 ①离子积 AnBm(s) nAm+(aq) + mBn(aq) (1) Q c Ksp 时,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溶液过饱和), 体系中不断析出沉淀,直至达到平衡(此时 Q c =Ksp ) (2) Q c =Ksp 时,沉淀与饱和溶液的平衡 (3) Q c Ksp 时,溶液不饱和,若体系中有沉淀, 则沉淀会溶解直至达到平衡(此时 Q c =Ksp ) Q c= [Am+]n[Bn]m Q c称为 离子积 ,其表达式中离子浓度是任意的,为此瞬间溶液中的实际浓度,所以其数值不定,但对一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 Ksp 为一定值。 ② 溶度积规则 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衡: Ca(OH)2(s) Ca2+(aq)+2 OH― (aq),加入下列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 ) A. Na2CO3溶液 B. AlCl3溶液 C. NaOH溶液 D. CaCl2溶液 A B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沉淀的生成 ( 1)应用 :生成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是工业生产、环保工程和科学研究中 分离或提纯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不是唯一方法。 工业废水 硫化物等 重金属离子(如 Cu2+、Hg2+等)转化成沉淀 ( 2)方法 a 、调 pH值 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混有氯化铁, 加氨水调 pH值至 7- 8 Fe3+ + 3NH3•H2O=Fe(OH)3↓+3NH4+ b 、加沉淀剂法:如沉淀 Cu2+、 Hg2+等,以 Na2S、 H2S做沉淀剂 Cu2+ +S2- =CuS↓ Hg2+ +S2- = HgS↓ C、同离子效应法 d、氧化还原法 ( 3)原则: ①沉淀剂的选择:要求除去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又不能影响其他离子的存在,并且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还要便于除去 ②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③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等方式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难电解质以便分离出去 (4) 分步沉淀 (区别于共同沉淀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