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必修一22重力1内容摘要:
21mm = 322答案 B 题型三 力的合成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例 3 (2020 茂名市二模 ) 如图 116 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 ,绳 的一端固定 ,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 着一个重物 ,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 图 116 着病人的脚 ,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为了使脚所受的拉力增大 ,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 B. C. 解析 取动滑轮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 右图所示 , F F2为绳子的拉力 ,F为帆布 带的拉力 .动滑轮静止时 ,所受合外力为零 , 即 F1与 F2合力与 F等大反向 .只要 F F2的合力增大 ,F就增大 .当绳的长度增加时 ,绳的拉力及绳间的夹角不变,合 力不变 , A错。 当增加重物质量时 ,绳拉力增大 ,夹角不变 ,合力增大 , B对。 病人的脚左移时 ,绳间的夹角减小 ,合力增大 , C对。 定滑轮间距增大时 ,夹角增大 ,合力减小 , D错 . 答案 BC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 ,合力增大。 夹角增大时 ,合力减小 . 预测演练 3 (2020 汕头市二模 ) 如图 117所示 , ACB是一光滑的,足够长的、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 ∧ ”形框架 ,其中 CA、 CB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θ .P、 Q两个轻质小环分别套在 CA、 CB上 ,两 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 P、 Q环上 ,另一端和一绳套系 在一起 ,结点为 m的钩码挂在绳套上 ,OP、 OQ两根细绳拉直后的长度分别用 l l2表示 ,受到的拉力分别用 F1和 F2表示 ,则 ( ) l1=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 F1=F2 l1=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 F1F2 图 117 l1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 F1F2 l1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 F1=F2 解析 当物体达到平衡状态时 ,绳拉力的方向与框架垂直 .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OP、 O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 ,因此不管两绳长度如何 ,拉力都相等 . 答案 AD 题型 四 有弹簧作用的物体平衡问题 例 4 (2020 平顶山许昌新乡三模 ) 如 图 118所示 , 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 质量分别为 m m m3的木块 3, 中间分别用一原长均为 L,劲度系数均为 k的轻弹簧 连接起来 .已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 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 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 ,传送带按 图示方向匀速运动 ,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 , 3两 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 ) +μ (m1+m2)g/k +μ m2g/k +μ (m1+m2+m3)g/k +μ m3g/k 图 118 解析 取 m3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右图 所示 . 由受力平衡得 F=kx=μ m3g,x= , 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L+x=L+ . kgm3kgm3kgmm )( 32 答案 D 拓展探究 2 上例中 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教科版必修一22重力1
相关推荐
0 的力,做出力 F 的图示。 力有多种多样,可以怎样分类。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1)万有引力;( 2)电磁力( 3)强力( 4)弱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 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 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 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那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重力概念: 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简称 物重,符号 G。
例如:如图 2- 1- 2所示,小球 A在车厢内随车厢一起向右运动,可根据小球的运动的状态分析车厢后壁对球 A的弹力的情况. 图 2- 1- 2 (1)若车厢和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球 A受力平衡, 所以车厢后壁对小球无弹力. (2)若车厢和小球向右做加速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后车厢壁对小球的弹力水平向右. 3. 如图 2- 1- 3所示 , 细绳竖直拉紧 , 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 ,
; ③ 点点接触:。 (2) 绳的弹力 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称为 __ ____.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____ ____方向. (3) 弹簧的弹力 弹簧既 可产生 拉力也 可产生 支撑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 _______而指向弹簧收缩的方向;支撑力的方向总是沿着弹簧而指向 __________的方向. 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 、 、 等共同决定的;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长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 60m/s,求它着陆后 12s 内滑行的距离 . 美国 “ 肯尼迪 ” 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 的弹射系统,已知 “ FA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 时可能产生最大的加速度为 5m/s2,起飞速度为 50m/s,若要该飞机滑行 90m后,假设某 航空母舰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飞机仍能在此舰 上正常飞行,则该舰身长至少为 m。 40m/s 250起飞
、滑雪运动员下坡 9 3 m/s B、公共汽车出站 6 2 m/s C、某舰艇出航 6 m/s D、火车出站 20 m/s E、飞机在天空飞行 0 0 F、 导弹的发射 12 20m/s 最快 没有变化 最慢 较慢 较快 很快 加速度 ( ) 定义: a公式 : 21vv vatt 说明: V2— 末速度, V1— 初速度, ΔV = V2- V1 是速度的变化量 物理意义:
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 6m/s2,如果必须在 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运动示意图 解:以汽车初速度 v0方向为正方向 , 加速度 a= 6m/s2 则由 v=v0+at得 v0=vat=0(6) 2m/s=12m/s=43km/h 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 43km/h 例 汽车以 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 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则刹车后 3s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