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4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内容摘要:

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 →1866 年- 1911年 10月 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 反清的主要形式: 组织革命团体和坚持武装斗争 军队建设: 1906年, 《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 ,提出建立中华国民军的方案 亲赴欧美筹集经费 1910年到达旧金山,建立同盟会分会 重点地区:两广 即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并未在国内,他不是起义的领导者。 ② 革命指导思想形成 一、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 →1866 年- 1911年 10月 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 认识: ① 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 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 → 1911年武昌起义 —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二、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 建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发展资本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孙中山: “ 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 ” ( 1)政府人员组成 革命党人掌权 ( 2)颁布的法令和措施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为什么 ? 《 临时约法 》 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它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 “三权分立” 1)用法律的形式否定君主专制 2)赋予国民自由权利,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3)是中国 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 的宪法,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基本精神: → 1911年武昌起义 —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二、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 愈挫愈勇的系列革命斗争 名称 起因 孙中山的活动 结果 二次革命 1913 护国运动 1916 第一次 护法运动 1917 第二次 护法运动 192022 袁世凯复辟帝制 段祺瑞拒绝恢复《 临时约法 》 和国会 为了恢复 《 临时约法 》 和国会 组织发动讨袁 发表 《 讨袁宣言 》 《 第二次讨袁宣言 》 借助西南军阀,成立护法军政府 当选非常大总统,准备 组织北伐 失败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遭到西南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因陈炯明叛乱而失败 中华革命党 1914 二次革命失败 继续反袁斗争 刺杀宋教仁及“ 善后借款 ” 材料一 从辛亥革命起我们为了推翻清政府而迁就袁世凯,后来为了反对北洋军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