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4晚明科技群英2内容摘要: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没有成熟的市场 , 漠视私有产权 , 没有专利权观念 , 扼杀创新发明的动机等。 近代科学技术其实是与近代工业化相互鼓荡的结果 , 明清科技滞后 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想一想: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技会出现高度发达。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政局稳定,国家支持、组织 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根本保障 对外:交往频繁,向外传播,互相吸收 交通:各朝重视交通发展,道路畅通,促进科技的交流和传播 人才:劳动人民的智慧,科学家们的努力 9全国高考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 文学艺术 繁荣兴盛 ,而科学技术 则由 发展转为停滞。 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文学艺术 表现: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 《 水浒传 》 、 《 红楼梦 》 、 《 聊斋志异 》 等佳作。 戏剧丰富多彩, 《 牡丹亭 》 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 “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 特征: 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 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特征 : 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原因: 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另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 科学技术 表现: 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 《 本草纲目 》 、 《 农政全书 》 、 《 天工开物 》 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 9全国高考 朱载堉 : 钢琴理论的鼻祖。 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 他一生淡泊爵位,笃志科学文化研究。 中医药学成就 领域 作者 朝代 著作 地位 中医学 《 黄帝内经 》 《 伤寒杂病论 》 外科麻醉 五禽戏 药物学 《 本草纲目 》 东方医学巨典 中医学理论 五大核心 :阴阳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 形神学说 \\天人学说 编于战国 成书西汉 “医圣” 张仲景 东汉 华佗 东汉 李时珍 明朝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论述四诊法 临床医学经典 最早的麻醉药剂 最早的体育保健操 总结性。 创立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农学。岳麓版历史选修4晚明科技群英2
相关推荐
—— 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 1812年 6月,拿破仑率大军 50余万人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 俄军总司令库土佐夫采取“焦土政策”,保存实力,回避决战,坚壁清野,且战且退。 法军越东进,给养越困难。 9月初,在波罗丁诺一次会战,双方损失各几万人。 9月 14日,法军攻至莫斯科,莫斯科防守司令按计划纵火焚城,大火连续五昼夜。 寒冬已至, 10月 19日法军只好撤退。 在俄罗斯荒漠中法国士兵饥寒交迫
的敬意,但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把柏拉图作为批评对象。 图为描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话的彩陶画。 柏拉图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物体都是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 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都优越得多 , 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 恩格斯 材料三: 《 拿破仑法典 》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世界各地编纂新法典时当作基础来使用的法典。 比利时 、 卢森堡现在仍然将 《 拿破仑法典 》 当作自己的法典使用。 丹麦 、 智利 、 意大利 、 阿根廷 、 德国 、 瑞士的民法典都受到 《 拿破仑 》 法典的不同影响。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根据材料谈一谈 《 拿破仑法典 》
主义理论和武装起来的 无产阶级政党 ; ②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 人民军队 ; ③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 1937- 1945): 三大法宝初建功劳 2)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指导思想 3)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获得充分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1977年复出整顿教育科学工作 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发表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形成第二代领导集体 改革开放 ( 1978—1992)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开发开放浦东 新阶段 ( 1992—1997) 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国家统一: 一国两制 “三起 ” 思考:邓小平哪三落三起。 有何感想。
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3) 1961年初,与周、陈一起制定了八字方针,力图纠正“大跃进”所犯的“左”倾错误,对出现的包产、分田到户的现象给予了肯定;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经历 十年文革时期 1)被扣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 2) 1969年,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劳动,并未停止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思索; 3) ,经毛和周提议,中央决定正式恢复邓小平的职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