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4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内容摘要:
主义理论和武装起来的 无产阶级政党 ; ②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 人民军队 ; ③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 1937- 1945): 三大法宝初建功劳 2)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指导思想 3)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获得充分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 1940年 《 新民主主义论 》 是其成熟标志 三、 推翻三座大山 李宗仁有言:毛是创造了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有完整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南;蒋公无战略,无理论,盲学曾国藩,败在理所当然。 柬埔寨的宏森,打游击的时候,随身带的物品里就是一本《 论持久战 》 ,直言正是这本书让他获得了成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就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从中国国情出发,冲破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雾,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开创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到延安后,毛泽东发表 《 实践论 》《 矛盾论 》 等著作,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 三、 推翻三座大山 (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解放战争( 1946- 1949年) 1)重庆谈判: 签定‚双十协定‛、争取和平民主 2)战争防御阶段: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显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 3)战略反攻: 1947年秋,刘邓大军千。岳麓版历史选修4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相关推荐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没有成熟的市场 , 漠视私有产权 , 没有专利权观念 , 扼杀创新发明的动机等。 近代科学技术其实是与近代工业化相互鼓荡的结果 , 明清科技滞后 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想一想: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技会出现高度发达。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政局稳定,国家支持、组织 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根本保障 对外:交往频繁,向外传播,互相吸收
—— 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 1812年 6月,拿破仑率大军 50余万人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 俄军总司令库土佐夫采取“焦土政策”,保存实力,回避决战,坚壁清野,且战且退。 法军越东进,给养越困难。 9月初,在波罗丁诺一次会战,双方损失各几万人。 9月 14日,法军攻至莫斯科,莫斯科防守司令按计划纵火焚城,大火连续五昼夜。 寒冬已至, 10月 19日法军只好撤退。 在俄罗斯荒漠中法国士兵饥寒交迫
的敬意,但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把柏拉图作为批评对象。 图为描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话的彩陶画。 柏拉图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物体都是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 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1977年复出整顿教育科学工作 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发表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形成第二代领导集体 改革开放 ( 1978—1992)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开发开放浦东 新阶段 ( 1992—1997) 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国家统一: 一国两制 “三起 ” 思考:邓小平哪三落三起。 有何感想。
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3) 1961年初,与周、陈一起制定了八字方针,力图纠正“大跃进”所犯的“左”倾错误,对出现的包产、分田到户的现象给予了肯定;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经历 十年文革时期 1)被扣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 2) 1969年,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劳动,并未停止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思索; 3) ,经毛和周提议,中央决定正式恢复邓小平的职务; 4)
不得随意外出,不得与外人接触的管理规定,他就只能在将军楼的院落里走动。 天长日久,就在院里踩出了一个环形的平整小道。 历史的见证人黄文华曾感慨地说: 邓小平同志在这条小道上,来回走过千百次,他留下的足迹将使这里的人们永远怀念和他一起度过的那些岁月。 每天早晨起来,邓小平总是径直走下楼,在院子里散步。 特别是睡完午觉醒来,则必须围绕着院子走上几十圈,这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无论是冰天雪地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