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交替2内容摘要:
C.《 赫尔辛基宣言 》 的签署 D.“ 尼克松主义”的提出 【 解析 】 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D项是缓和的原因, B、 C两项是缓和的结果。 ( ) ,军事实力增强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能力。 任何国家做出政策调整的依据都是本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伴随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其对外政策必然要有所调整,本题易混点在 A项,美国状况的变化只是苏联调整政策的参考,不是主要原因。 “尼克松主义”到“卡特主义”,说明( ) 、苏关系由缓和到再度紧张 、苏关系由紧张趋向缓和 “缓和”战略 【 解析 】 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理解能力。 “ 尼克松主义 ” 的出台表明美苏关系出现 “ 缓和 ” 趋势,而 “ 卡特主义 ” 主张用武力遏制苏联,使美苏关系陷入低谷。 因此 A项符合题干要求; B项表述颠倒了二者关系; C项是 “ 尼克松主义 ”的内容, “ 卡特主义 ” 是用武力遏制苏联,强调的是实力和军事遏制,因此 C项不符合题意; 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 ) ①经济和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 ②争霸必然引起军备竞赛和战争威胁 ③社会主义尚不足以与资本主义抗衡 ④争霸斗争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当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时,在争霸中就处于攻势,反之则处于守势;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不断加强军备竞赛,也构成一定的战争威胁;国际格局也伴随着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而发生深刻变化。 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与史实不符合,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第二次缓和”的标志是( )。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交替2
相关推荐
调整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德国经济成为下 金蛋 的 母 鸡 [问题探究 ]: 道威斯计划中,谁是最大的受惠者。 谁的利益最受损害。 德国是最大的受惠者。 使它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法国 成为最大的受损者,没有削弱德国还把赔款的主导权送到了 美英 手中。 [思考提纲 ]: ①参加会议的国家有哪些。 主要讨论什么问题。 ②洛迦诺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其实质怎样。
②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③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④为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解析 】 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①不合史实,国联盟约就明确提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 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 非战公约 》 评价不正确的是( ) 、维护和平规定了明确的责任 【 解析 】 选 C。
和平终于到来了。 ” 斯特莱斯曼称 ,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 里程碑 ”。 奥 张伯伦则誉之为 “ 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 ” 和 “ 欧洲历史的转折点 ” ,他们三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 • 请回答: • 结合所学知识 , 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材料中的言论。 •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认识 、 理解能力和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观点 ,
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1. 战线 • 2. 进程 • (1)1914年:西线英法与德国展开马恩河会战 ,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 (2)1915年 , 俄国与奥匈帝国和德国在东线的战役互有胜负 , 处于僵持状态。 • (3)1916年 , 西线发生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 ,但仍没有一方取得决定性胜利。 • (4)1917年 , 美国
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德、日: 建立法西斯专政 影响: ( 1)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大大激化 (体现。 ) ( 2)法西斯利用国内阶级矛盾 的激化,乘机上台,垄断资产阶级也支持法西斯夺取政权。 (目的。 ) 三、九一八事变 思考提纲 :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 “九一八事变 ”。 其法西斯政权是如何确立的。 有何影响。 原因: ( 1)日本蓄谋已久。 (体现。 ) (
,核心英国 英 法 俄 德 意 奥 世界市场殖民地 争夺北非突尼斯 争夺巴尔干半岛 1882年正式建立,核心德国 1907年最终形成,核心英国 1882年第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形成 1892年另第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初步形成 ,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1907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 ___协定 》 英 法 俄 德 意 奥 世界市场殖民地 争夺北非突尼斯 争夺巴尔干半岛 1882年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