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1内容摘要: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工失业; 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 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 《 盛事危言 》 材料二 上述材料反应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攫取了更多的经济特权,关税再一次下降,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涌向通商口岸及内地,因而导致商品输出额的增长。 中国的手工业纷纷破产, 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外国秤广告 外国火油广告 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上海通商口岸。 (图为 1891年上海码头外国船只卸货情景) 返 回 返 回想一想:外国资本主义除了向中国倾销商品, 还有什么经济侵略的手段。 掠夺、收购原材料 材料一:江阴县, “ 素业织土布。 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 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 …… 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已 ” ——《 近代中国手工业史料 》 材料二 1836— 1838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价值(万两) 内销 165 1414 171 1467 外销 45 769 193 3317 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 结合上两则材料回答: 以前中国农民生产农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现在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以往是自给自足;现在是把农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洋商操纵着中国茶等原料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农产品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求,日趋商品化。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瓦解着自然经济 参考答案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松江布、白皮布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以流浪为生的乞丐 难民 “凡土人晓习夷语,夷人买卖从中为之说合者,名曰: ‘ 孖毡 ’。 其始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