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4内容摘要:
展陷入困境的表现 1948年,上海 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 20%。 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 20%- 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 青岛 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 小结: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 3)民国初年,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 4)抗战前夕,短暂发展(第三次发展) 5)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浩劫) 5)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 请你回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史,思考: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动因素: 阻碍因素: 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 历届 政府 的鼓励 人民 的爱国热情,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实业家 自身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 ① 自身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外国资本 主义 .本国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③ 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 周学熙 周学熙创建的北洋银元局 荣德生 荣宗敬 “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这是荣家祖上留下的遗训。 “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 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阿赖。 ”--张謇 张謇 毛泽东同志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 没有饭吃的人,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使他等级逐渐提高,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 张謇 历史的风雨,会冲刷掉许许多多的记忆,也会使一些记忆更加鲜活。 了解这些民族实业家的事迹后,我们能。岳麓版历史必修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4
相关推荐
背景 内容 特点 评价 积极 消极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巩固政权 不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 不是直接过渡途径 正确道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过早终止了新经济政策 的执行 二、 新经济政策 1921年 1928年 斯大林:意为 “ 钢铁般的人 ” ,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 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 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
明代潘季驯 《 河防一览图卷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 坎儿井 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假设你是都江堰景区的一名导游 ,请你从组成部分、作用、后世影响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向游客做简要介绍。 四、 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劳动者) 阅读教材一、二段内容,思考: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时期 方式 原因
曹魏 翻车 刀耕火种和耜耕 从对土地的使用情况看,原始农业可分为火耕 (或称刀耕 )农业和耜耕 (或称锄耕 )农业。 火耕农业的特点是生产工具只有石斧、石锛和木棍 (耒 )或竹竿,用石斧、石锛砍倒树木,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在火烧地上点播或撒播种子。 耜耕农业的特点是除石斧、石锛之外,还创造了石耜、石锄等翻土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技术也由砍倒烧光转到平整土地上来。 骨耜是用动物肩胛骨加工制成
提高,这是他们在踊跃交纳粮食税( 1922年)。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 ( 1924年 1月 21日) 斯大林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战争即将爆发
吴”。 范旭东于 1922年兴办 永利碱厂,三年后建成出 碱,打破了英国独霸中国 碱业市场的企图。 吴蕴初 二、日伪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政策 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掠夺。 适地适产主义 ① 掠夺和控制工矿业 ② 控制和垄断金融贸易,严格管制物资 ③ 掠夺大量劳动力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财富 日本抢占沦陷区金库 日军放火焚烧中国招商局 中国劳工 日军将抓来的中国劳 工运走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关税同盟、 共同的农业政策 欧洲共同体 欧洲统一大市场 欧共体由哪三个组织组成。 面对危机,各国是如何处理的。 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 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 完成三项主要任务: 经济上,建成欧盟内统一的货币,要求在 2020年 1月 1日实现欧盟所有成员国实行统一的货币 —欧元,2020年 7月 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