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1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内容摘要:

下一题目) 除了利用分封制巩固统治以外,周朝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阅读教材,了解宗法制的内容。 回答: ( 1)、什么是宗法制度,他为什么能够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所谓宗法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它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 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划分了明确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方法。 就是大宗和小宗的划分。 大宗和小宗的 关系是宗法制的主要关系。 ) ( 2)、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什么方法。 什么是大宗,什么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也就是说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成为宗子。 而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成为大宗。 小宗则是相对与大宗而言的。 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的服从。 同时,小宗也是大 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 这样,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同时,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 ( 3)、结合课本 4 页的大宗小宗树状示意图解释大宗、小宗。 ( 4)、 归纳说明宗法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在周代,周天子(周王)为天下共主(中央最高领导人),王位(最高权力)由嫡长子继承,世为天下大宗,是同姓族的最高家长。 其庶子被封为诸侯,爵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对天子为小宗 ,在本国为大宗,以国名等为氏。 诸侯之庶子被封为大夫,亦由嫡长子继承其位,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族内为大宗,以官名、辈份、采邑名为氏。 大夫与士的宗法关系同上。 各级嫡长子都称为本家族的宗子,掌管全族的财权和祭祀,管理本族成员,统治领地内人民。 ) 最后解决前面留下的断案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 礼乐制度 课堂设问一:什么是礼乐制度。 它是由谁制定的。 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回答: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它是由周公制定的。 前者的意 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 不同等级、身份的人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 课堂设问二: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答: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至各地,建立侯国,目的是“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受封者必须对周王尽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为大宗,为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 宗法和政权实 际合二为一。 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 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显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当然作为早期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也存在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弊端。 到西周末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套制度就出现了问题。 下一节课我们再研究有关内容。 教师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夏、商、周三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夏时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公共权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