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5内容摘要:
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 数量庞大,但战斗力极弱;造成冗兵。 也有积极作用:强干弱枝,地方无力对抗中央,政局稳定。 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朝代更迭 历史年代 突出概念 秦朝 前 221—前 206年 二世而亡 楚汉战争 前 206—前 202年 四年争霸 西汉 前 202—公元 8年 刘邦建汉。 定都长安 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 : “汉承秦制 ” 及 “ 郡国并立 ” 的格局 郡 (郡县制 )国 (王国 诸侯王 )并立 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汉初统治 王国问题 措施 备注 汉 高祖 王国出现 封同姓诸侯王 经济凋敝 汉 惠帝 诸侯王势力膨胀 征税 /铸币 /仿效天子 吕后 汉 文帝 出现叛乱 贾谊 汉 景帝 七国之乱 景帝平叛 晁错 汉 武帝 彻底解决 行推恩令 /酎zh242。 u金夺爵 王国问题 (地方分权力量 )的产生与解决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 ——贾谊 《 治安策 》 “今削之亦反 ,不削之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 ——晁错 《 削藩策 》 【 思考 】 贾谊、晁错等 有识之士限制分权力量主张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提示 :强干弱枝 ,加强中央集权 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王国问题 (地方分权力量 )的产生与解决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 归纳 】 ① 建立中朝 (决策 ) ② 设置刺史 ③实行推恩令 与酎金夺爵 → 削弱相权 → 监察地方 → 瓦解王国 汉武帝集权措施的影响 ① 积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 极: 权力过度集中导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权,政局动荡。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① 建立中朝 皇 帝 尚书。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5
相关推荐
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 ,出现了什么不同的意见。 ,为什么。 •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发兵 •3编练禁军,中央和地方各一半;更戊法 •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 ——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影响 思考:汉武帝和北宋初期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手段加强中央集权 贾 谊 “欲天下之治安,莫 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 “力小则易使以义,国 小则亡邪心。 ”。 ——《 治安策 》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削之,其 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 以称成功,传后世。 ” “ 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三公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左丞相 右丞相 分权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军务 (虚有其位) 分军权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期一百五十年里,河北三镇的五十七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四人。 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 唐朝的统一局面破坏了,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五代十国是哪五代。 哪十国。 史实连线 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面加个后。 十国: 南平吴越吴, 南唐闽和楚, 还有南北汉, 再加前后蜀。 周世宗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后周世宗 课堂设问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更加痛苦。
,人民遭殃 3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 思考题 : 汉唐都实行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 不断加强完善,为什么还会出现地方叛乱和割据。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 陈桥兵变 •2 措施 •3 影响 (P13) 积极 :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分裂局面 消极 :造成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 政府效能 3 想想看 ,课本 P12 和历代开国之初 “ 狡兔死 ,良狗烹 ”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集权的原因 ——赵普献计 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 则天下自安矣。 ”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 2)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中央机构: 三衙枢密院, 兵权 互牵制; 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 皇帝 军事 行政 财政 枢密院 发兵权 宰相 度支、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