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内容摘要:
集权的原因 ——赵普献计 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 则天下自安矣。 ”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 2)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中央机构: 三衙枢密院, 兵权 互牵制; 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 皇帝 军事 行政 财政 枢密院 发兵权 宰相 度支、盐铁、户部 二府 三司 三衙 (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 —— 统兵权 (二府三司) 你知道宋太祖是怎么夺朝中大臣的兵权吗。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地方机构: 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 文臣任知州,财赋运京师。 武臣 文臣 ( 2)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 书 门 下 ( 宰 相 ) 枢 密 院 ( 三衙 ) 侍 卫 马 军 司 殿 前 司 侍 卫 步 军 司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 三司 ) 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 3) 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评价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积极: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机构臃肿,形成 “ 冗官 ” ,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 冗兵 ” ,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 冗费 ” ,造成积贫积弱。 消极: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西汉王国问题 唐末五代的割据战乱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初年的郡县制和王国 文景时期中央与王国的斗争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和影响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形成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 后周世宗改革奠定统一的基础 宋朝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决策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自我测评 “ 七国之乱 ” 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 七国之乱 诸侯王国势力膨胀和反叛中央 五代十国混战 地主藩镇割据和中央权力缺失 地方的分权势力膨胀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自我测评。 相同点 目的。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
相关推荐
,人民遭殃 3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 思考题 : 汉唐都实行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 不断加强完善,为什么还会出现地方叛乱和割据。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 陈桥兵变 •2 措施 •3 影响 (P13) 积极 :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分裂局面 消极 :造成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 政府效能 3 想想看 ,课本 P12 和历代开国之初 “ 狡兔死 ,良狗烹 ”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期一百五十年里,河北三镇的五十七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四人。 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 唐朝的统一局面破坏了,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五代十国是哪五代。 哪十国。 史实连线 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面加个后。 十国: 南平吴越吴, 南唐闽和楚, 还有南北汉, 再加前后蜀。 周世宗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后周世宗 课堂设问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更加痛苦。
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 数量庞大,但战斗力极弱;造成冗兵。 也有积极作用:强干弱枝,地方无力对抗中央,政局稳定。 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朝代更迭 历史年代 突出概念 秦朝 前 221—前 206年 二世而亡 楚汉战争 前 206—前 202年 四年争霸 西汉 前 202—公元 8年 刘邦建汉。 定都长安 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 : “汉承秦制 ” 及 “ 郡国并立 ” 的格局 郡 (郡县制
的苏联红军 1946年 2月 10日 天气:阴 我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最完美的。 而在我们的对立面的苏联老是在跟我们唱反调,说什么“社会主义好,共产主义好”。 我看这些都是屁话,只有我们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要积极推行反共、反苏政策,把战胜苏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我们的目标。 1946年 3月 5日 天气:阴 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我国
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 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 于 7月 12日至 15日在巴黎举行, 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 班牙外的 16个欧洲国家参加 了会议。 美国国务 卿马歇尔。 从 1948年到 1950年,共有 16个国家接受了 美国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 90%是赠予, 10%是贷款。 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 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马歇尔计划”又称什么计划。
可缺少的一部分。 1970年世界博览会在日本大阪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组织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主为,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 为 1970年召开世界博览会而建设的高速 公路 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 各国经济增长率( %)比较 时间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