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清末新政2内容摘要:
制 :同年设立学部,制定 《 重订各级学堂章程 》 ,在全国兴办新式学堂 ——到 1909年各类新式学堂达 59117所,学生 160多万;此外大量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仅留日学生就 10000多人 科举制度的改革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这大致相当于 1861年沙俄废奴 和 1868年明治维新 后不久的 废藩 “癸卯学制”中的 蒙养院: 游戏、歌谣、谈话、手技等 初等小学堂: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 史、地理、格致、体操 高等小学堂: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 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 中学堂: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 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 图画、体操。 厘订教育宗旨 1906年学部颁布了 “ 忠君 ” 、 “ 尊孔 ” 、 “ 尚公 ” 、 “ 尚实 ” 、 “ 尚武 ” 的教育宗旨 五条之核心为 “ 忠君 ”。 针对中国之弊端:“私、弱、虚” 尚公: 爱国如家、视人如己 尚实: 学以致用,培养可农可工可商之才,下益民生、上裨 国计 尚武: 养成守纪律、养威重、刚健耐苦的体格。 1903年清廷颁布 《 商律 》 ,设立商部,以 “ 振兴商务 ” ,奖励发明 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保护工商业者的权利 创办大清银行,鼓励发展实业: “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 洋务运动 30年的 20多倍与甲午后的 ,投资额分别超过。 ” 19051910年国内新设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 209家,总资 本 ;各省铁路公司兴起 “ 保路 ” 、 “ 招商筑路 ” 热潮; 财政上 1903年在北京设铸造银钱总厂, 1905年在天津办户部银行, 至 1911年,全国共有 30家银行,保险公司 14家,投资公司 1家 1903年清廷成立了练兵处; 1904年改建兵制,把新军分为常备、续 备和后备三等; 1905年统一全国军事编制,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 36镇。 到 1911年,全国共设各类军事学堂 40多所,连成新军 26镇。 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 《 公司法 》 、 《 破产法 》 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 修订 《 大清律例 》 ,废除酷刑,并打破了 “ 诸法合体 ” 的中国传统法 律结构,并根据西方近代司法体系行政、立法、司法分立的原则, 实现。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清末新政2
相关推荐
中国而肇始 …… 当今世界万国之中,皇国最易攻取之地,莫过于支那国满洲。 …… 故皇国之征服满洲,迟早虽不可知,但其为皇国所有,则属无疑,满洲一得,支那全国之衰微,必由此而始。 故以鞑靼之后,始可逐次而图朝鲜、支那”。 —— ([日] 《 日本思想大系 》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 蓄谋已久: 明治初年,“大陆政策” 1887年, 《 征讨清国册 》
力威胁和政治讹诈 .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面积 1858年 中俄 《 瑷珲条约 》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 《 北京条约 》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约 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 中俄 《 勘分西北界约记 》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 《 改定条约 》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 —— 夏笠 《 第二次鸦片战争史 》 材料 2: 1853年,拥有 品价值只有 ,而仅有 ,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 ,恰好是中国的 1246倍。 —— 《 中国近代现代史 》 广 州 上 海 材料 3: 鸦片战争后广州、上海两地中英贸易状况 单位: 百万银元 保利集团 何鸿燊 广州 澳门(萄占 )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政治:建立君主立宪 文化:废八股倡西学 —— 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影响: 先导作用: 为戊戌变法作了思想与舆论准备 局限性 没有摆脱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产生时间 产生地点 阶级来源 阶级特点 19世纪 70年代 19世纪 40年代 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 通商口岸外国非法企业 民族资产阶级所办的各种企业 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构性变动和价值观的变革,还造成了学堂学生的革命化和传统士绅的转变,这一系列变化使传统的社会关系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期 ( 1901—— 1905年):整顿吏治,裁汰、合并中央和地方的若干机构。 后期 ( 1906—— 1911年): 1906年清政 府宣布“筹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 纳入到宪政的轨道。 (一)五大臣考察西洋政治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到东西洋考察政治。
8年 其中 1912年 ——1916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年 ——1928年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27年 ——1937年 1937年 ——1945年 1945年 ——1949年 中国近代史分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届内阁总理由袁世凯的老部下、刚刚加入同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