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3内容摘要:

系列斗争,大都遭到失败,特别是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认识到 “ 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深感国民党正在坠落中,需要吸取新鲜血液加以更新。 在他寻求新的出路时,接受苏联和中共帮助,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第二次 合作后的国民党 成为 多阶层的革命联盟 ——主要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但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迅速分化。 其右派最终叛变革命 ——国民党的性质由此发生根本变化,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二、北伐战争 ——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 1)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建立,并改组成立国民革命军,为北伐提供了领导力量和军事力量; ( 2) 1925年国民革命军肃清广东境内军阀,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提供后方保障; ( 3) 1925年,五卅运动(上海爆发)和省港大罢工(香港和广东)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条件: 时间: 1926年 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开始北伐 — 1927年初 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况与成就: ( 1)兵分三路 :江西;福建;湖南、湖北 ( 2)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 统治; ( 3)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 4)推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等 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军事建制 第一军 军长 何应钦 党代表缪 斌 第二军 军长 谭延闿 党代表汪精卫 第三军 军长 朱培德 党代表朱克靖 第四军 军长 李济深 党代表廖乾五 第五军 军长 李福林 党代表李朗职 第六军 军长 程 潜 党代表林伯渠 第七军 军长 李宗仁 党代表黄绍弘 第八军 军长 唐生智 党代表刘文岛 国民革命军共有八个军,10万人。 北伐时期的蒋介石 ( 1926年 7月)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原 因 材料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摘录 ): 帝国主义及卖国军伐之势力不被推翻, 则不但统一政府建设永无希望,而且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伐联合进攻之虞。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 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根本原因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19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