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1内容摘要:

布)十五大通过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方针 效果:两个 五年计划 后实现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1932年变成工业 — 农业国 1937年工业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斯大林模式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存在问题 ( 1) 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 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 2) 强迫农民参加集体农庄 , 贪大求功的偏向 , 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3) 僵化地执行计划经济 , 样样管 、 统统包 , 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二)肃反运动 高度集权、个人专制的政治体制 “ 肃反 ” 旗帜下的清洗运动 弊端: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损坏社会主义国家形象 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 个人高度集权 列宁说: ‚ 如果没有战争 , 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 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 , 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 , 必须具备 ‚ 有战争 ‛ 这个条件 《 四月提纲 》 提出 A、 把大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 推翻沙皇专制政权 C、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 立刻开始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 C ) (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俄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