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2内容摘要:
江堰等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水利工程。 下左:都江堰写生画,下右:李冰像 商业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各种量器 (右)、石权与天平(左)、作为 通行证用的鄂君启节(中)。 货币 战国时各国使用的货币不统一, 有布币(左上)、刀币(左下)、 圜钱(右上)、郢爰(中)和蚁 鼻钱(右下) 分析各国变法的概况 : • 从李悝、吴起、邹忌、申不害到商鞅主持各国变法。 • 背景:经济发展,列国纷争 • 目的:富国强兵 • 措施:选拔人才,奖励耕战 • 范围: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 • 君主集权的专制制度已开始在各国建立,宗旨只有一个: • 取消封建贵族的特权,使独立的贵族变成听命于君主的官员,把原来通过分封赋予贵族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个人手中。 秦杜陵虎符(左上)和右司马印 (右下) • 战争一方面刺激了社会生产发展与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对社会的破坏力也更大。 这是刻在铜壶上的水。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2
相关推荐
的同情和爱心。 提出“以民为本”。 “ 仁政 ”学说是对孔子 “ 仁学 ”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荀子 荀子 ( 前 313年。 — 前 23 8年 ) ,赵国人,名况,字卿,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对各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吸收,成为融汇百家的大学者、大思想家。 韩非和李斯都曾是他的学生。 主张“人性本恶”。 熔礼、法于一炉。 “ 法 ”“ 术 ”“ 势 ”结合 建立君主专制集权 变法革新 法家:
思想的特点概括为 “ 外儒内法 ” “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 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 观点 :A:朴素辩证法思想 , 道家学 创始人 — 老子 B:政治上: “无为而治”,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 ——推崇 “ 人治 ” , “德治 ” ,即治国时
文化:百家争鸣。 ( 2)百家争鸣 c: 背景:当此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 “ 士 ” 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的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历史地位和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张:
荀子 》 说秦国有规定,军人得五甲首,便可以 “ 隶五家 ” 李悝变法 申不害改革 商鞅变法 吴起改革 公仲连改革 齐威王改革 • 目标:富国强兵 • 特点:奖励耕战,启用贤能之士。 • 影响:各国政治、经济制度趋同 :百家争鸣 • 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 • “有教无类” • 社会上各种有学问的人大量增多,为各国的内政改革献言献策。 二、百家争鸣 :社会大转型 2
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的诗人为例,论证 “ 文艺作品应是时代的作品 ” 这一观点。 练习与测评 初唐: 王勃,力纠前人之弊,初启一代新风,与唐初贞观之治有关。 盛唐: 李白诗作感情炽烈,想像丰富,比喻生动,手法夸张,极具艺术感染力。 凸显盛唐情景。 中唐: 白居易主张诗歌创作应与社会现实结合,发挥讽谕的功能,其作品明白流畅,通
的。 但是同样是为了加强统一而采取的“焚书坑儒”的措施,虽然能暂时推进思想的的统一,但是违 反了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 4)在建设过程中,动用民力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所有;为满足私欲的建设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横征暴敛加上对法治的极端推崇和贬弃德治 —— 在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同时,自己把缓和的手段弃绝。 为秦朝早亡埋下了伏笔。 ( 3) 评价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