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内容摘要:
( 2)关于民族关系的问题: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反映到历史事件上主要有战争、议和及经济文化交流。 ①各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用侵略和反侵略的概念。 ②正确评价宋辽议和 —— 澶渊之盟。 对北宋而言,在接受了屈辱的条件下,统治者求得了苟安,而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它客观上使双方减少了战争,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③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技术、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辽、夏、金同汉族的商品贸易联系增强,有固定的贸易场所 —— 榷场。 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3.经济重心的南移 ( 1)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时间:南宋时期。 原因: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减少,经济发展缓慢;南方水田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 南方农业和手工业商朝发展的表现 b: ①农业:圩田、沙田、梯田的开辟;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桑蚕业中心转移到南方。 ②手工业:江浙出现了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海南岛出现先进的棉纺织。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相关推荐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北宋纸币 单元小结 一、知识点: 知道( A水平) 北宋文官体制和科举制的完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科技成就、行省制度、马可 波罗来华。 理解( B水平) 宋初文官体制的影响、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两宋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以及成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宋元时期科
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你说我说: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
瞭望和防卫,兼有居住和军事功能。 【 读图学史 】 东汉庄园城堡模型 阅读课本 P40页两段史料,比较东汉豪强地主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 相同 ——经济自足;拥有武装。 不同 ——东汉是皇帝的赏赐与豪强地主自行兼并,且能世袭,但受皇帝控制;西欧是分封土地同时分封人口,相对独立不完全受国王控制。 【 文献选读 】 你认为东汉王朝走向衰弱的
练 习 与 测 评 1. 有。 具体表现: 致力于复兴农村经济: • 下令农民归耕 , 承认由农民开垦耕种的荒田归农民自有 , 并减免徭役和赋税。 实施移民屯田政策 , 政府向屯田之家配发大量耕牛和农具。 • 朱元璋还鼓励农民种植桑 、 麻 、 棉等经济作物 , 责令地方官督促 , 从而优化了农产品结构。 • 明初政府还推行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 , 改善了官营手工业工匠的劳作状况。 •
”来抗衡以丞相为首“外朝” 三省执行宰相职务,分散相权。 “重文轻武”、设中书省。 洪武 13年杀了胡惟庸后,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书,将他的动机暴露无遗: “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虽多贤相,然其中多小人, 专权乱政。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事皆朝廷总之。 以后嗣君, 毋得议置丞相 , 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 ” “朕自即位以来
阅臣民密封奏章,扣压对己不利的报告,收受贿赂,排斥异己,拉帮结派。 朱元璋对丞相胡惟庸专权 极为不满。 因为他 专权 ,即使没罪,朱元璋也要把他杀掉。 洪武十三年正月,有人上书告胡惟庸谋反 .。 朱元璋遂以 “ 枉法诬贤 ” 、 “ 蠹害政治 ” 等罪名,将胡惟庸处死。 胡惟庸死后,其谋反 “ 罪状 ” 陆续被揭发。 朱元璋为肃清 “ 逆党 ” , 借机废丞相并株连杀戮者达 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