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2内容摘要:
”来抗衡以丞相为首“外朝” 三省执行宰相职务,分散相权。 “重文轻武”、设中书省。 洪武 13年杀了胡惟庸后,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书,将他的动机暴露无遗: “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虽多贤相,然其中多小人, 专权乱政。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事皆朝廷总之。 以后嗣君, 毋得议置丞相 , 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 ” “朕自即位以来,尝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 ” ( 1)废除中书省、丞相, 权分 六部。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 措施: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 • 自秦汉以来,原先中央的大部分权力掌握在丞相手中,他既是皇帝的助手,又起着限制君权的作用。 • 丞相的职权愈重,权威就愈大,朱元璋是不能容许“宰相权重”的,他借机 废除了中书省,取消了自秦汉以来延续了 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 将原来由丞相。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2
相关推荐
练 习 与 测 评 1. 有。 具体表现: 致力于复兴农村经济: • 下令农民归耕 , 承认由农民开垦耕种的荒田归农民自有 , 并减免徭役和赋税。 实施移民屯田政策 , 政府向屯田之家配发大量耕牛和农具。 • 朱元璋还鼓励农民种植桑 、 麻 、 棉等经济作物 , 责令地方官督促 , 从而优化了农产品结构。 • 明初政府还推行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 , 改善了官营手工业工匠的劳作状况。 •
( 2)关于民族关系的问题: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反映到历史事件上主要有战争、议和及经济文化交流。 ①各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用侵略和反侵略的概念。 ②正确评价宋辽议和 —— 澶渊之盟。 对北宋而言,在接受了屈辱的条件下,统治者求得了苟安,而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它客观上使双方减少了战争,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北宋纸币 单元小结 一、知识点: 知道( A水平) 北宋文官体制和科举制的完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科技成就、行省制度、马可 波罗来华。 理解( B水平) 宋初文官体制的影响、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两宋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以及成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宋元时期科
阅臣民密封奏章,扣压对己不利的报告,收受贿赂,排斥异己,拉帮结派。 朱元璋对丞相胡惟庸专权 极为不满。 因为他 专权 ,即使没罪,朱元璋也要把他杀掉。 洪武十三年正月,有人上书告胡惟庸谋反 .。 朱元璋遂以 “ 枉法诬贤 ” 、 “ 蠹害政治 ” 等罪名,将胡惟庸处死。 胡惟庸死后,其谋反 “ 罪状 ” 陆续被揭发。 朱元璋为肃清 “ 逆党 ” , 借机废丞相并株连杀戮者达 3万余人。
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 ,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自此 ,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二、愈禁愈烈的民间互市 民间互市就是直接与当地商人或民众进行的自由买卖活动,或是民间私自下海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三、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 ※ 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就可以自给自足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说: “ 天朝物产丰盈
编著 • 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二月, 《 四库全书 》 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 至 1782年,编纂初成; 1793年始全部完成。 耗资巨大,是“康乾盛世”在文化史上的具体体现。 • 《 四库全书 》 誊缮七部,分藏于紫禁城内的文渊阁、盛京(今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