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教中学辛弃疾词三首3内容摘要:
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衤詹]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女足]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写作背景简介 小序中,已将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 显然是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 “戏作”,是自谦,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浩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上片是对少年时一段最能体现其英雄本色的壮举的追忆。 词人在 2l岁的时候,就为了推翻金侵略者的统治而发动了农民起义,并带领 2020多义军投奔到耿京所领导的义军中,当了掌书记。 这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已有 20多万人。 他建议起义军和南宋王朝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 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带领十余人到南宋见宋高宗。 高宗得到消息,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封辛为承务郎。 在他返回途经海州时,知道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了金人,义军溃散。 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了 50名勇敢义兵,直趋敌营,活捉了张安国,带领上万的义军,直奔南宋,把叛徒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正法。 上片写的就是这段光辉的经历。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上句写作者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 “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 ”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 “夜”、“朝”互文见义,说明日日夜夜的战斗都非常激烈频繁。 下片写作者当前投闲置散的处境。 “春风不染白髭须”,年纪老大,青壮时期一去不复返了,喟叹一生的宏愿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理想成空,壮志未酬,满腹经纶而无所施用。 “万字平戎策”,指 《 美芹十论 》 、 《 九议 》等关于抵抗金兵、收复中原的论著。 这些说明作者不仅有雄心壮志,而且有经邦治国的才能,有把握时代的宏图大略。 可是这样卓越的人才,竟然长期闲置不用,何等憾恨。 主 旨 这是一首典型的 “ 英雄之词 ”。 通过追忆自己过去壮烈的经历,对比眼下投闲置散的处境,发出了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喟叹。 鉴赏要点 ① 崇高人格的艺术再现。 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亦以英雄许人。 毕其终身,并没有真正放弃对功名事业的进取,并没有放弃为国家民族作出大贡献的追求。 在此词下片的悒郁的感喟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人格在闪亮。 ②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词的上片和下片,今与昔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鲜明而强烈。 这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作者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而感人。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写作背景简介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 所登临的地方,题序中已写清楚,就是“江西造口壁”。 所怀的“古”,实际是 40年前当朝的旧事。 这一旧事,据有关文献记载,大体是这样: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韦占太后从洪州 (今江西南昌 )沿赣江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 当时,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40年后,作者在任江西提点刑狱的时间里,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伦教中学辛弃疾词三首3
相关推荐
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通过分析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以下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 重点成因:这是今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每一个劳动者和未来的劳动者都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社会课题,因而成为本框的重点。 • 教学难点: 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方法。 • 难点成因:要找到维护权益途径和程序,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维权意识
: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 劳,功劳。 (5)少者怀之:年轻人使之怀念我。 【 译文 】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没有遗憾。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1956年 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并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 中共中央副主席。 •1959年 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当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能保障普通公民的时候,最终也保不住一个共和国的主席。 基本人权的肆意践踏 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
着国王的头颅示众时,一位妇女当场昏厥的情景。 处死查理一世 ,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对内政策: ① 政治: (二)巩固革命成果 —— 对 内 政策 战后克伦威尔组织特别法庭,以 “ 叛国罪 ” 的名义判处查理一世死刑。 1649年 1月,查理在白厅( WHITEHALL)被斩决。 这在历史上委实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 “ 君权神授 ” 的国王头颅被砍掉的这一刻,英国等于通过克伦威尔向全世界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