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2内容摘要:
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 《 时务报 》 ;一是 《 新民丛报 》 ;一是 《 新青年 》。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 3. 1909年初, 《 大公报 》 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 ……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解析 由 1909年可排除 A、 D两项,由 “ 亲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 ” 可确定该媒体为电影。 B 4. 《 焦点访谈 》《 东方时空 》《 新闻调查 》《 同一首歌 》 是哪一传媒的名牌栏目 (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5. 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报刊等途径迅速了解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庆盛典。 那么,国庆 10周年时,人们不能通过哪种途径及时了解北京的国庆盛典 ( ) A.看电视 B.上互联网 C.听广播 D.看报刊 解析 互联网诞生于 20世纪 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周年的时间为 1959年 10月 1日,故当时人们无法通过上互联网这一途径及时了解国庆 10周年庆典。 C B 6. 2020年 8月 14日上午 10点,待在家中的新加坡居民为及时掌握北京奥运会第一手资讯,并就某一项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选择哪一媒介 ( )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解析 互联网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人们上网除了可以观看节目,还可以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D 能力提升 7.右图是 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 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 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 ( ) ① 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20世纪初期这份由革命党人秋瑾创办的杂志,其主要宗旨不是为了减少文盲,而是要传播新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引导人们关注国事。 B 8.“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的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 《 上海 1943》 中的一段歌词。 下列情况在 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人民版历史必修2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2
相关推荐
印刷等编排形式为重要特征 各种报刊业的发展状况 传播洋教西学为主的报纸 商业报纸 政论性报刊 通俗性报刊 国人办报的状况 时间、标志: 1873年 《 昭文新报 》 的创办 状况:在近代政治高压的环境中, 国人办报具有
931上映 ) 12 四、电视 : 20世纪 30年代 : 1958年,北京电视台( 1978改为中央电视台) : 截至 1978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建有省台 : 中央到地方、对内到对外 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 13 14 15 五、互联网 (第四媒介) 我国自 1993年开通第一条互联网专线以来,互联网获得飞速发展,呈现跳跃式特征。 请问:。 (
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力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②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③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作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④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
( 4)中国第一座 全国性广播电台 :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 3)中国第一座 私营广播电台 : 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2、电 影 你知道电影的 发展经历了怎样 一个过程吗。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彩色电影 进口片 国产片 广播影视的普及 —— 电影 1895年,由 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 《 火车到站 》、 《 工厂大门》
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大作坊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武器军用品 和官府贵族 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的 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 纳税的产品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二、冶金技术 青铜 =铜 +铅 +锡 冶铁和炼钢技术(分别始于春秋晚期和战国后期)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魏晋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 冶铜技术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朝代 发展过程 新石器时代 商代 东汉
后只许广州一口通商。 ——《 岳麓版教材:经济成长历程 》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该思想在战国时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上述思想实施的具体表现。 并分析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思路点拨 本题集中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内容,解答时要注意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并恰当运用所学知识。 答案 (1)思想:重农抑商。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