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内容摘要:
础上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主张。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改革开放后,有人说,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 ) A.综合国力的增强 B.经济实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增强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 2.“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 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 )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 解析 “ 中国不打美国打牌,也不打苏联牌 ” 说 明中国不与美苏结盟, “ 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 国牌 ” 说明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由此可知新 时期外交的特征是不结盟。 D 3.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中国 2020年度外交活动 的年终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 “关键词”,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从下列选项 中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 A.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B.和平发展 战略结盟 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C.多边外交 和平发展 负责任的大国 D.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文化多元化 解析 A项中 “ 文化渗透 ” 不确切,我国坚持平等互 利原则发展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B项错 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不与大国结盟。 D项 不准确,全球化、多极化作为一种趋势不断增强,在 文化上主张尊重文化多样性,大力发展本民族文化。 C项符合实际,应选 C。 C 4.新时期,我国对外坚定地奉行不结盟政策,其含 义包含 ( ) ① 反对霸权主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不 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③不以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论亲疏,发展同一切国家正常关系 ④不同任何国家搞战略伙伴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实际上不结盟政策不是不与其他国家交 往,发展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相反,中国 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包括 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发展了友好合作的 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不结盟政策所反对的是与。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
相关推荐
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中国是核武器国家中唯一提出应全面禁止、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倡导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致力于防止核战争 1978年 5月 23日 —6月 30日,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在纽约举行 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面裁军 中国不仅积极倡导裁军,而且还主动采取了许多实际裁军行动。 中国于 1985年决定裁减军队员额 100万,至 1990年,共裁减。 1997年
派维和警察 625人次 全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 简称 APEC,是亚太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目前共有 21个成员国,拥有世界人口的 45%,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 46%。 每年一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计划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 长约一万五千公里 2020年 10月 27日 0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年 10月,中国 上海
新生的政党,中共也不可避免有幼稚的一面,你从一大规定的党的任务中能发现这一特点吗。 为此我们能否定中共的先进性吗。 为什么。 幼稚性 表现在 ① 没有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当时的中国不是革命的对象,而是革命的动力。 ② 没有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国情。 不能。 中共在 1922年 7月召开中共二大,充分认识到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明确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 中心任务
了一体化的进程 练一练 √ 有人说:戴高乐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崛起铺就了道路。 这个道路就是: A.致力于法德和解,推动欧洲联合 B.重振大国雄风,倡导联美抗苏 C.占领德国,联合苏联遏制美英 D.改善劳资关系,推行福利政策 练一练 √ 迅速兴起的日本 日本兴起的过程及特点: ( 2) 20世纪 5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 ( 3) 20世纪 80年代 ( 4)
》 ( 1950年 5月 9日) 材料 3: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过程。 —— 摘自课本(人教版)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 法德和解 : (1).欧共体的建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六国) 1958年
界格局中维护自身独立、谋求发展合作的尝试。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崛起了哪些新兴力量,使 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提示 (1)欧共体:其成立实现了西欧经济一体 化,带动和促进了政治一体化,奉行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2)日本:二战后日本抢抓机遇,经济迅速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美、 日、西欧经济上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日本积极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