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内容摘要:
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 民主集中制原则 合作探究( 2) 第一届人大代表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通过而欢呼 1965年西藏自治区一届人大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 新政协会议隆重开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是什么。 ( 2)对于图 1和图 3的关系,有人认为:随着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 为什么。 其职能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 1)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合作探究( 3) ( 2)不赞成。 在 1949年至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代行人大职权。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存在并发挥着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的职能。 “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 大家公认,谱曲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 ”这段话表明了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 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马上练习( 2) 中共中央提出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
相关推荐
界格局中维护自身独立、谋求发展合作的尝试。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崛起了哪些新兴力量,使 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提示 (1)欧共体:其成立实现了西欧经济一体 化,带动和促进了政治一体化,奉行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2)日本:二战后日本抢抓机遇,经济迅速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美、 日、西欧经济上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日本积极谋
》 ( 1950年 5月 9日) 材料 3: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过程。 —— 摘自课本(人教版)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 法德和解 : (1).欧共体的建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六国) 1958年
了一体化的进程 练一练 √ 有人说:戴高乐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崛起铺就了道路。 这个道路就是: A.致力于法德和解,推动欧洲联合 B.重振大国雄风,倡导联美抗苏 C.占领德国,联合苏联遏制美英 D.改善劳资关系,推行福利政策 练一练 √ 迅速兴起的日本 日本兴起的过程及特点: ( 2) 20世纪 5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 ( 3) 20世纪 80年代 ( 4)
1950年 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 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 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为 什么首先与 苏联 建交 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不与中国建交 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 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会制 度不同。 (3)影响: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会议;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亚非国际 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南京临时政府 时期的屈辱外交不同的成因有哪些。 从中可以得 出哪些历史认识。 提示 (1)不同:①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 行独立外交,因为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 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 外交,因为民族不能自立
2)国内背景:新中国刚刚成立,需要巩固革命成果,恢复国家独立和主权,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 这是由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决定的。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 1)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2)外交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 1)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波兰等